GSTDTAP  > 气候变化
国外机构探讨中国绿色技术与低碳发展途径
曾静静,董利苹
2014-07-15
所属快报气候变化快报
出版年2014
14
语种中文
领域气候变化
栏目气候变化减缓与适应
中文关键词中国 ; 绿色技术 ; 低碳发展
中文摘要中国是世界主要的污染排放国,同时也是世界最大的可再生能源产品和技术创新国家,自2012年以来占全球可再生能源市场增长的25%。中国正不断地改造其庞大而污染严重的能源部门,使其变得越来越高效、环保“友好”。作为世界最大的温室气体排放国,中国也一直致力于利用“绿色”技术——自2009年以来,相对其他国家而言,中国削减了更多的潜在排放,并对可再生能源技术投入更多的资金。
情报分析_信息发布时间2014年
情报分析_信息来源性质科研机构
情报分析_信息来源机构中科院兰州文献情报中心战略情报研究部
情报分析_机构类别科研机构
情报分析_信息来源国家中国
情报分析_信息类别气候政策与战略
情报分析_研究主题中国绿色技术与低碳发展途径
情报分析_研究内容2014年6月25日,出版的联合国绿色经济报告《可再生能源的南南贸易:选定环境产品的贸易流动分析》(South-South Trade in Renewable Energy: A Trade Flow Analysis of Selected Environmental Goods)指出,2013年发达国家可再生能源技术消费有所下降,而中国和其他发展中国家却呈强劲增长。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执行主任Achim Steiner指出,预计到2020年环境服务和产品市场将增长至1.9 万亿美元,为发展中国家推动绿色经济转型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会。报告预测,如果增长率保持不变的话,全球低碳与节能技术市场将在2010—2020年增加2倍,到2030年将新增2000万个工作岗位。 2014年7月1日,彭博新能源财经发布了题为《2030年市场展望》(2030 Market Outlook)的报告,以电力市场供求模型、技术成本变革以及各国家/地区的政策导向为基础预测:2014—2030年全球新增的5000吉瓦净装机容量中,亚太地区的贡献将占到一半以上。中国预计在2030年之前将新增净装机容量1400吉瓦,以满足届时将达到两倍于目前的电力需求。这将需要投入共约2万亿美元的资金,其中72%将用于风电、太阳能发电和水电等可再生能源的发展。 2014年7月1日,第三代环保主义组织(E3G)发布题为《中国的低碳金融与投资途径》(China’s Low Carbon Finance and Investment Pathway)的报告,剖析了中国在广泛的经济与金融改革范围内整合绿色融资的潜在机遇。报告认为,在几十年的快速发展之后,中国开始进行经济结构调整,以使得其符合更可持续的经济、环境和社会发展意向,中国投资面临的三重挑战在于:①增加投资规模和速度以维持经济增长;②更大程度发挥在公共资金分配和私人领域资本的经济效用;③鼓励更加清洁和低碳技术领域投资以减少本土污染,实现低碳化。解决这三重挑战需要权衡一系列现有的看起来无甚关联的政策议题,建立与扩大三者间的协同作用。中国的政治决策者特别需要关注政策制定,清洁低碳基础设施和服务方面的投资以及金融改革的之间的配合与整体战略化思想。 考虑到气候资金刚刚起步和金融领域的不成熟,中国在为低碳转型获得必要的投资还需要面对诸多挑战。据气候组织的报告表明在2015年中国年气候资金缺口会达到3.4万亿人民币(2140亿美元),约为中国预期GDP的2%,在2020年则会达到3.3~3.9万亿人民币(2080~2430亿美元)。 中国的低碳投资在过去几年有所加强。目前,中国在清洁能源和能源高效方面的投资居世界之首。在2013年、2012年、2011年,中国在清洁能源领域分别吸引投资542亿美元、651亿美元和541亿美元25。目前,中国拥有世界上最高的可再生能源装机量为191GW(是G20总和的29%)。考虑中国进入世界清洁能源竞赛中较晚,但在不到十年中中国发展迅速,并且在低碳技术生产方面成为主要的选手,显示了中国政府的决心和中国低碳投资增长的潜力。 E3G报告剖析了如何在推动现有倡议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发挥不同政策之间的协同作用,同时提出决策者们应关注以下7个领域与建议,帮助中国应对经济体低碳化中的融资挑战,在提升整体经济效益的同时通过低碳发展道路改善环境污染问题,取得可持续性经济增长:①认识在改革议程中风险的形成,这将注意力集中到政策性和市场风险,并强调了政策监管框架对促进包括电力领域绿色低碳投资的重要性;②需要具备战略化思维地在低碳金融领域运用公共金融资金;③在实验低碳区测试创新融资策略,包括创立本土化的绿色或者气候基金;④进一步推广绿色信贷政策,拓宽业务类别(包括股本和债券产品),同时开发绿色财务激励方针;⑤增强绿色金融、新兴气候金融和碳市场(碳金融)之间的凝聚性和有机结合;⑥提供相关激励方案,增强个人储户对绿色储蓄的信心;⑦在低碳金融这一政策议题上加强与国际专家和顾问的对话。
参考文献[1] South-South Trade in Renewable Energy: A Trade Flow Analysis of Selected Environmental Goods. http://www.unep.org/publications/
文献类型快报文章
条目标识符http://119.78.100.173/C666/handle/2XK7JSWQ/178311
专题气候变化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兰州文献情报中心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曾静静,董利苹. 国外机构探讨中国绿色技术与低碳发展途径. 2014.
条目包含的文件
文件名称/大小 文献类型 版本类型 开放类型 使用许可
国外机构探讨中国绿色技术与低碳发展途径.(33KB)快报文章 开放获取CC BY-NC-SA浏览 请求全文
个性服务
推荐该条目
保存到收藏夹
查看访问统计
导出为Endnote文件
谷歌学术
谷歌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曾静静,董利苹]的文章
百度学术
百度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曾静静,董利苹]的文章
必应学术
必应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曾静静,董利苹]的文章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文件名: 国外机构探讨中国绿色技术与低碳发展途径.doc
格式: Microsoft Word
此文件暂不支持浏览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