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lobal S&T Development Trend Analysis Platform of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Science杂志评述我国土壤污染问题 | |
唐霞 | |
2014-06-01 | |
所属快报 | 资源环境快报 |
出版年 | 2014 |
期 | 11 |
语种 | 中文 |
领域 | 资源环境 |
栏目 | 环境科学 |
中文关键词 | 中国;土壤污染 ; 农田 |
中文摘要 | 2014年5月16日,Science杂志刊登了2篇Letter文章《Soil Pollution: Urban Brownfields》(土壤污染:城市的棕色地块)和《China's Soil Pollution: Farms on the Frontline》(中国的土壤污染:农田首当其冲),都是针对3月28日已发表在Science杂志上《中国开始认真对待土壤污染》(China Gets Serious about its Pollutant-laden Soil)的文章所做的评述,分别从城市“棕地”和农村耕地污染展开讨论。 |
情报分析_信息发布时间 | 41775 |
情报分析_信息来源性质 | 期刊 |
情报分析_信息来源期刊 | Science |
情报分析_信息来源国家 | 美国 |
情报分析_信息类别 | 前沿研究动态 |
情报分析_研究主题 | 中国的土壤污染 |
情报分析_研究内容 | 中国政府正在计划治理农田土壤污染进而提高食品安全。然而,中国城市也同样面临着严重的水和土壤污染。因为,最近几十年的城市化进程中,许多污染严重的能源密集型企业(如钢铁、焦炭、农药、化工等行业),纷纷从市区搬迁到周边或郊区,已经造成了超过约5000多块含有害物质的“棕地”遗留在城市。最近中国发布《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明确提出推进城市污染企业治理改造和环保搬迁,该计划的实施将会给城市遗留更多的“棕地”。 在人口密集的城区,“棕地”对人体健康和环境产生危害,阻碍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土壤中重金属、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和苯等危害性物质的浓度严重超标,并且有害物渗漏后污染地下水。目前,很多“棕地”在未经“清毒”即建成商品住房,引发的急性中毒事件陆续被曝光,北京、武汉等都出现过“毒地”导致施工工人中毒的事件。目前,资金和技术可能会限制中国“棕地”的整治,但是应该将相关的信息公之于众,让民众提高认识,公众更广泛参与到“棕地”管理与开发的过程中去。另外,借鉴国外“棕地”管理的实践经验,如美国的“棕地法案”,应该在国内积极展开部署,以解决日益严重的土壤污染问题。 从2014年4月17日发布的《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公报》可以看出,中国土壤环境状况总体不容乐观,耕地土壤环境质量堪忧。耕地、林地、草地土壤点位超标率分别为19.4%、10.0%、10.4%。据统计,中国耕地面积不足全世界一成,却消耗了全世界近三成的化肥;中国单位面积农药使用量是世界平均水平的2.5倍。中国的粮食生产也受土壤污染的影响,所以耕地的质量要有所保证。农民应该得到国家的政策补贴和鼓励农民进行有机农业生产,不断提高肥料的利用效率,而不是依赖于大量化学品的投入。实施土壤修复工程,有计划、分步骤地推进土壤污染治理修复。最后,建议公众改变消费的文化与习惯,以减少食物浪费的现象。 |
原文题名 | Soil Pollution: Urban Brownfields;China's Soil Pollution: Farms on the Frontline |
原文链接 | 查看原文 |
文献类型 | 快报文章 |
条目标识符 | http://119.78.100.173/C666/handle/2XK7JSWQ/178550 |
专题 | 资源环境科学 |
作者单位 | 中国科学院兰州文献情报中心 |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 唐霞. Science杂志评述我国土壤污染问题. 2014. |
条目包含的文件 | ||||||
文件名称/大小 | 文献类型 | 版本类型 | 开放类型 | 使用许可 | ||
Science杂志评述我国土壤污染问题.(30KB) | 快报文章 | 开放获取 | CC BY-NC-SA | 浏览 请求全文 |
个性服务 |
推荐该条目 |
保存到收藏夹 |
查看访问统计 |
导出为Endnote文件 |
谷歌学术 |
谷歌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
[唐霞]的文章 |
百度学术 |
百度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
[唐霞]的文章 |
必应学术 |
必应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
[唐霞]的文章 |
相关权益政策 |
暂无数据 |
收藏/分享 |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
修改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