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lobal S&T Development Trend Analysis Platform of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 Nature定量分析大气环流变化对极端温度事件的影响 | |
| 刘燕飞 | |
| 2015-07-15 | |
| 所属快报 | 气候变化快报 |
| 出版年 | 2015 |
| 期 | 14 |
| 语种 | 中文 |
| 领域 | 气候变化 |
| 栏目 | 前沿研究进展 |
| 中文关键词 | 大气环流 ; 极端温度 |
| 中文摘要 | 2015年6月24日,Nature杂志在线发表题为《大气环流型的改变对极端温度变化趋势的贡献》(Contribution of Changes in Atmospheric Circulation Patterns to Extreme Temperature Trends)的文章,指出中纬度大气环流的变化可部分解释北半球极端温度事件的变化,热力因素(地表覆盖变化或地表辐射增加)和动力因素(环流形势改变)对极端温度变化趋势均有贡献,其中,热力因素具有主导作用,而动力因素对某些区域极端低温意义重大。 |
| 情报分析_信息发布时间 | 2015年6月24日 |
| 情报分析_信息来源性质 | 期刊 |
| 情报分析_信息来源期刊 | Nature杂志 |
| 情报分析_信息来源机构 | Nature杂志 |
| 情报分析_机构类别 | 科学组织 |
| 情报分析_信息来源国家 | 美国 |
| 情报分析_信息类别 | 前沿研究进展 |
| 情报分析_研究主题 | 大气环流变化对极端温度事件的影响 |
| 情报分析_研究内容 | 该研究利用自组织映射聚类分析(Self-organizing Map Cluster Analysis)方法,分析了卫星观测时期(1979—2013年)和北极海冰减少时期(1990—2013年)112种中纬度大气环流型的变化趋势,定量分离了动力和热力因素对极端温度变化趋势的贡献。分析结果表明,1979年以来,中纬度地区极端高温事件发生频率大幅增加(+75%),与反气旋环流型出现次数增加相关。比如欧洲主要受“东高西低”的双极型环流影响,热力因素和动力因素对极端高温事件增加趋势的贡献分别为57.3%和44.3%。中纬度东亚地区极端低温事件发生频率大幅减少(-60%),主要与气旋环流型出现次数减少有关,其中动力因素和热力因素的贡献率分别为56.5%和35.0%。不同的是,在海冰减少期中亚地区冬季极端低温事件发生频率增加,该趋势主要受动力因素影响(75%),大气环流异常导致冷空气南移形成了“东南槽西北脊”的大气环流型。 由于人为驱动和年代际气候变率的不确定性,动力因素未来的气候贡献较难估计。但热力强迫影响下的极端高温(低温)事件增加(减少)的趋势在未来几十年将会持续。 |
| 原文题名 | Contribution of Changes in Atmospheric Circulation Patterns to Extreme Temperature Trends |
| 原文链接 | 查看原文 |
| 文献类型 | 快报文章 |
| 条目标识符 | http://119.78.100.173/C666/handle/2XK7JSWQ/179127 |
| 专题 | 气候变化 |
|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 刘燕飞. Nature定量分析大气环流变化对极端温度事件的影响. 2015. |
| 条目包含的文件 | ||||||
| 文件名称/大小 | 文献类型 | 版本类型 | 开放类型 | 使用许可 | ||
| Nature定量分析大气环流变化对极端温(32KB) | 快报文章 | 开放获取 | CC BY-NC-SA | 浏览 请求全文 | ||
| 个性服务 |
| 推荐该条目 |
| 保存到收藏夹 |
| 查看访问统计 |
| 导出为Endnote文件 |
| 谷歌学术 |
| 谷歌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
| [刘燕飞]的文章 |
| 百度学术 |
| 百度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
| [刘燕飞]的文章 |
| 必应学术 |
| 必应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
| [刘燕飞]的文章 |
| 相关权益政策 |
| 暂无数据 |
| 收藏/分享 |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
修改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