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lobal S&T Development Trend Analysis Platform of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Nature Geoscience:溪流和河流的大小影响CO2排放量 | |
裴惠娟,王艳茹 | |
2015-09-01 | |
所属快报 | 气候变化快报 |
出版年 | 2015 |
期 | 17 |
语种 | 中文 |
领域 | 气候变化 |
栏目 | 前沿研究动态 |
中文关键词 | 溪流 ; 河流 ; CO2来源 |
中文摘要 | 2015年8月10日,《自然—地球科学》(Nature Geoscience)杂志在线发表题为《CO2的来源及排放过程随溪流和河流的大小变化》(Sources of and Processes Controlling CO2 Emissions Change with the Size of Streams and Rivers)的文章,指出在溪流和河流中,CO2的来源主要取决于水流的大小。 |
情报分析_信息发布时间 | 2015年8月10日 |
情报分析_信息来源性质 | 期刊 |
情报分析_信息来源期刊 | 《自然—地球科学》 |
情报分析_信息来源机构 | 《自然—地球科学》 |
情报分析_机构类别 | 科学组织 |
情报分析_信息来源国家 | 美国 |
情报分析_信息类别 | 前沿研究动态 |
情报分析_研究主题 | CO2的来源主要取决于水流的大小 |
情报分析_研究内容 | 所有的淡水溪流和河流都会释放CO2,在全球碳循环中,溪流与河流释放到大气中的CO2代表了实际的碳通量。目前科学界对溪流与河流释放的CO2的来源认识并不透彻,为弥补这一研究空白,来自瑞典和美国的5个研究机构的科研人员组成研究团队,分析了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对全美1463个淡水溪流和河流的监测数据,根据活水的化学和物理性质,估算了活水的CO2排放量,模拟了气体传输速率。根据先前已公布的全美187条溪流和河流的净生态系统产量的测量值,评估了水生生物新陈代谢的CO2产量。 研究结果表明,温室气体以两种不同来源方式出现在溪流中,一种是作为直接连接地下水与富碳土壤的通道,另外一种是由水生生物通过呼吸和自然腐烂释放气体。对于流量介于0.0001~19000 m3/ s的溪流和河流而言,水生动植物产生的CO2占其CO2释放量的28%。小溪中的CO2通常来自陆生植物,通过土壤与地下水进入水中。在河流源头,小溪周围通常环绕着树木和其它植物,植被可以吸收大气中的CO2,并将其储存或“渗透”在土壤和生物之中。但对于较大的溪流,多数CO2直接由水流自身排放。在较大的河流周围,存在更多的植物和动物,通过呼吸作用将有机碳转化为CO2。研究人员指出,下一步的研究将沿着整个溪流网进行实际的大尺度CO2测量。 |
原文题名 | Sources of and Processes Controlling CO2 Emissions Change with the Size of Streams and Rivers |
原文链接 | 查看原文 |
文献类型 | 快报文章 |
条目标识符 | http://119.78.100.173/C666/handle/2XK7JSWQ/179234 |
专题 | 气候变化 |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 裴惠娟,王艳茹. Nature Geoscience:溪流和河流的大小影响CO2排放量. 2015. |
条目包含的文件 | ||||||
文件名称/大小 | 文献类型 | 版本类型 | 开放类型 | 使用许可 | ||
Nature Geoscience:溪流(32KB) | 快报文章 | 开放获取 | CC BY-NC-SA | 浏览 请求全文 |
个性服务 |
推荐该条目 |
保存到收藏夹 |
查看访问统计 |
导出为Endnote文件 |
谷歌学术 |
谷歌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
[裴惠娟,王艳茹]的文章 |
百度学术 |
百度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
[裴惠娟,王艳茹]的文章 |
必应学术 |
必应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
[裴惠娟,王艳茹]的文章 |
相关权益政策 |
暂无数据 |
收藏/分享 |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
修改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