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lobal S&T Development Trend Analysis Platform of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国际研究团队发现中国洞穴涂鸦包含500年气候变化数据 | |
王鹏龙 | |
2015-09-01 | |
所属快报 | 气候变化快报 |
出版年 | 2015 |
期 | 17 |
语种 | 中文 |
领域 | 气候变化 |
栏目 | 前沿研究动态 |
中文关键词 | 中国洞穴 ; 气候信息 |
中文摘要 | 2015年8月13日,Nature旗下的《科学报告》(Scientific Reports)期刊发表题为《中国洞穴将过去500年的气候变化、社会影响及人类适应联系起来》(A Chinese Cave Links Climate Change, Social Impacts, and Human Adaptation over the Last 500 Years)的文章指出,包括中国在内的国际研究团队在中国秦岭大鱼洞内发现了描述过去几百年的干旱气候信息的石刻碑文,结合洞内沉积物的化学分析,共同呈现了过去500年的气候变化情况,这是首次能在同一个洞穴内进行历史和地质记录的实地比较。 |
情报分析_信息发布时间 | 2015年8月13日 |
情报分析_信息来源性质 | 期刊 |
情报分析_信息来源期刊 | 《科学报告》 |
情报分析_信息来源机构 | 《科学报告》 |
情报分析_机构类别 | 科学组织 |
情报分析_信息来源国家 | 美国 |
情报分析_信息类别 | 前沿研究动态 |
情报分析_研究主题 | 中国洞穴涂鸦包含500年气候变化数据 |
情报分析_研究内容 | 科学界有一种看法,认为一些史前及历史文明的奔溃可能与大范围的干旱有关。一个国际研究团队在中国秦岭大鱼洞内发现了碑文,篆刻日期为公元1520—1920年,内容包括干旱的时间及其对当地社会和经济的影响。研究人员首先分析了洞穴组成部分和洞穴堆积物包含的稳定同位素和微量元素,发现某些元素的浓度与干旱时期密切相关,通过参照洞穴的化学剖面与墙壁石刻文历史证据,发现即使是适度的干旱,都可能会造成严重的社会危机。 根据上述研究结果,研究人员构建了南秦岭山区的降水模型,用以预测该地区未来的气候变化。研究结果显示,1982—2042年降水可能要低于过去500年中部地区降水,并且在20世纪90年代和21世纪30年代会出现两次干旱,其中20世纪90年代的干旱已被证实。此外,研究还发现,洞穴沉积记录光谱分析的干旱周期与厄尔尼诺—南方涛动循环(ENSO)相一致。 研究人员指出,鉴于人类活动引发的气候变化可能将加重ENSO效应,中国南秦岭地区在未来可能会面临更严重的干旱。南秦岭山区是南水北调工程水源地丹江口水库的主要补给区,也是许多濒危物种的栖息地,据此研究人员建议当务之急是探索该区域未来适应降雨量的下降或干旱情况发生的对策。 |
原文题名 | A Chinese Cave Links Climate Change, Social Impacts,and Human Adaptation over the Last 500 Years |
原文链接 | 查看原文 |
文献类型 | 快报文章 |
条目标识符 | http://119.78.100.173/C666/handle/2XK7JSWQ/179238 |
专题 | 气候变化 |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 王鹏龙. 国际研究团队发现中国洞穴涂鸦包含500年气候变化数据. 2015. |
条目包含的文件 | ||||||
文件名称/大小 | 文献类型 | 版本类型 | 开放类型 | 使用许可 | ||
国际研究团队发现中国洞穴涂鸦包含500年(32KB) | 快报文章 | 开放获取 | CC BY-NC-SA | 浏览 请求全文 |
个性服务 |
推荐该条目 |
保存到收藏夹 |
查看访问统计 |
导出为Endnote文件 |
谷歌学术 |
谷歌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
[王鹏龙]的文章 |
百度学术 |
百度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
[王鹏龙]的文章 |
必应学术 |
必应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
[王鹏龙]的文章 |
相关权益政策 |
暂无数据 |
收藏/分享 |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
修改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