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lobal S&T Development Trend Analysis Platform of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城市的形状影响天气形势与污染分布 | |
刘燕飞 | |
2016-06-01 | |
所属快报 | 气候变化快报 |
出版年 | 2016 |
期 | 11 |
语种 | 中文 |
领域 | 气候变化 |
栏目 | 前沿研究动态 |
中文关键词 | 天气形势 ; 污染分布 |
中文摘要 | 2016年4月22日,《边界层气象学》(Boundary Layer Meteorology)杂志发表题为《城市地表粗糙副层平均气流和湍流的空间特征》(Spatial Characteristics of Roughness Sublayer Mean Flow and Turbulence Over a Realistic Urban Surface)的文章,指出城市的形状特征对天气形势和空气污染分布有重要影响。 |
情报分析_信息发布时间 | 2016年4月22日 |
情报分析_信息来源性质 | 期刊 |
情报分析_信息来源期刊 | 《边界层气象学》(Boundary Layer Meteorology)杂志 |
情报分析_机构类别 | 科研机构 |
情报分析_信息来源国家 | 国际 |
情报分析_信息类别 | 前沿研究动态 |
情报分析_研究主题 | 天气形势与污染分布 |
情报分析_研究内容 | 目前的天气和空气质量模式往往不足以捕捉许多重要特征,原因之一在于模式基于单个观测塔数据,将城市地表近似表达为一片粗糙区域。模式中假定城市具有规则的几何形状,利用数学关系计算热量、水汽和污染物的输送过程,但实际上城市很难满足规则的几何形状这一条件。来自瑞士洛桑联邦理工学院(Ecole Polytechnique Fédérale de Lausanne,EPFL)、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和德国布伦瑞克工业大学(TU Braunschweig)的研究人员进行了大涡模拟(LES),量化湍流动能平衡方程中非观测项的相关性,以解释流场的空间变化。模拟区域以六层城市观测塔为中心,模式中城市建筑的表达基于真实地形的测量数据集,并采用离散强迫的浸入边界法(immersed boundary method)。 气流吹过城市建筑后会产生湍流,向上传播到大气中,向下传播到街道。因此,更多的热量、水汽和空气污染物从地面向上输送,同时,更多的湍流能量在街道耗散。研究人员模拟气流吹过瑞士巴塞尔城市后的分布情况,与相同区域上的观测塔数据对比后,发现在一定的参数条件下(影响局地天气、烟、烟雾和其他污染物的扩散),将城市近似为相同特征的一片区域造成的误差最大可达200%。 (刘燕飞 编译) |
原文题名 | Spatial Characteristics of Roughness Sublayer Mean Flow and Turbulence Over a Realistic Urban Surface |
原文链接 | 查看原文 |
文献类型 | 快报文章 |
条目标识符 | http://119.78.100.173/C666/handle/2XK7JSWQ/179865 |
专题 | 气候变化 |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 刘燕飞. 城市的形状影响天气形势与污染分布. 2016. |
条目包含的文件 | ||||||
文件名称/大小 | 文献类型 | 版本类型 | 开放类型 | 使用许可 | ||
城市的形状影响天气形势与污染分布.doc(33KB) | 快报文章 | 开放获取 | CC BY-NC-SA | 浏览 请求全文 |
个性服务 |
推荐该条目 |
保存到收藏夹 |
查看访问统计 |
导出为Endnote文件 |
谷歌学术 |
谷歌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
[刘燕飞]的文章 |
百度学术 |
百度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
[刘燕飞]的文章 |
必应学术 |
必应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
[刘燕飞]的文章 |
相关权益政策 |
暂无数据 |
收藏/分享 |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
修改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