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lobal S&T Development Trend Analysis Platform of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古气候记录数据显示季风系统具有显著的区域特点 | |
刘燕飞 | |
2016-06-01 | |
所属快报 | 气候变化快报 |
出版年 | 2016 |
期 | 11 |
语种 | 中文 |
领域 | 气候变化 |
栏目 | 前沿研究动态 |
中文关键词 | 季风系统 ; 区域特点 |
中文摘要 | 2016年5月11日,德国布莱梅大学(University of Bremen)的研究人员在Nature发表题为《从古气候的角度解释季风降雨的强迫和响应》(Palaeoclimatic Insights into Forcing and Response of Monsoon Rainfall)的文章,通过气候模型分析了来自古气候记录数据,结果显示季风变率是由径向温度梯度所驱动,季风系统具有显著的区域特点。分析还表明,温度梯度的驱动因素包括以下6个方面: |
情报分析_信息来源性质 | 期刊 |
情报分析_信息来源期刊 | Nature |
情报分析_信息来源机构 | 德国布莱梅大学(University of Bremen)的研究人员在Nature发表 |
情报分析_机构类别 | 科研机构 |
情报分析_信息来源国家 | 德国 |
情报分析_信息类别 | 前沿研究动态 |
情报分析_研究主题 | 季风系统 |
情报分析_研究内容 | (1)轨道强迫。地球倾斜度的变化(包括地轴摆动度和地球椭圆轨道旋度)调节日射量,而岁差影响太阳辐射的季节性周期和半球分布,是季风强度变化的主要控制因素。总体而言,季风系统对轨道强迫的不同响应,由不同的季节性周期差异产生,受到区域内部反馈的影响。 (2)北大西洋强迫。由于北大西洋经向翻转环流(AMOC)向北穿越赤道,形成北大西洋北部表层暖水区域,并使北半球温度高于南半球,这将影响赤道辐合带的位置,从而影响热带季风系统。全球有众多的古季风记录显示出千年尺度的冰川气候变率。 (3)CO2强迫。模式预测显示,温室气体强迫、大气湿度增加和季风影响区域的扩大,将造成21世纪季风总降水量增加。但由于温室气体浓度的变化和其他强迫因子往往同时发生,从古气候记录中分离温室气体强迫对季风动力的影响较为困难。近期瞬变模拟表明,在末次冰期终结时期,温室气体对形成非洲季风区间冰期的湿润条件起到了重要作用。 (4)ENSO和PDO。北美地区的季风降雨代用记录表明了厄尔尼诺—南方涛动(ENSO)和太平洋年代际震荡(PDO)的主导作用。但观测到的季风降水变化仅由ENSO或太阳活动引起,还是由不同强迫共同引起仍存在争议,重建季风—ENSO—PDO的关系是古气候研究中至关重要的部分。 (5)土地覆盖。土地覆盖植被的变化会改变地表粗糙度、反照率和水汽通量,从而影响季风系统的能量和水汽平衡。人为因素造成的土地覆盖变化可作为季风转换的驱动因子,植被覆盖的动态变化也可能通过反馈作用影响季风降水。 (6)太阳和火山强迫。太阳和火山活动是过去几千年气候变率的主要外部强迫因子。但太阳—季风关系的实际观测的时间序列较短,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近年来的实际观测、古气候数据和模式研究显示,在半球—全球尺度上,火山活动比太阳活动的影响更大,很大比例上引起晚全新世年际—年代际季风变率。 (刘燕飞 编译) |
原文题名 | Palaeoclimatic Insights into Forcing and Response of Monsoon Rainfall |
原文链接 | 查看原文 |
文献类型 | 快报文章 |
条目标识符 | http://119.78.100.173/C666/handle/2XK7JSWQ/179870 |
专题 | 气候变化 |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 刘燕飞. 古气候记录数据显示季风系统具有显著的区域特点. 2016. |
条目包含的文件 | 条目无相关文件。 |
个性服务 |
推荐该条目 |
保存到收藏夹 |
查看访问统计 |
导出为Endnote文件 |
谷歌学术 |
谷歌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
[刘燕飞]的文章 |
百度学术 |
百度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
[刘燕飞]的文章 |
必应学术 |
必应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
[刘燕飞]的文章 |
相关权益政策 |
暂无数据 |
收藏/分享 |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
修改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