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lobal S&T Development Trend Analysis Platform of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CSIS发布中美北极未来发展路线图 | |
王立伟 | |
2017-03-01 | |
所属快报 | 地球科学快报 |
出版年 | 2017 |
期 | 5 |
语种 | 中文 |
领域 | 地球科学 |
栏目 | 战略规划与政策 |
中文关键词 | 中美 ; 北极 |
中文摘要 | 2017年1月30日,美国国际战略与研究中心(CSIS)发布题为《中美在北极的关系:未来合作路线图》(U.S.-Sino Relations in the Arctic:A Roadmap for Future Cooperation)报告。该报告主要基于2016年5月16-18日在CSIS召开的第二届中美北极合作论坛撰写。会议期间,双方代表围绕中美北极事务合作的现状,以及北极治理变迁和中美北极事务合作的前景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为中美北极事务的合作汇聚了大量共识。本文针对中美北极合作潜在机遇、未来治理、合作趋势、科学合作和中美对话的新议题进行了简要介绍,以期对我国的相关工作给予借鉴。 |
情报分析_信息来源性质 | 政府机构 |
情报分析_信息来源期刊 | 《中美在北极的关系:未来合作路线图》(U.S.-Sino Relations in the Arctic:A Roadmap for Future Cooperation) |
情报分析_信息来源机构 | 美国国际战略与研究中心(CSIS) |
情报分析_机构类别 | 政府机构 |
情报分析_信息来源国家 | 美国 |
情报分析_信息类别 | 战略规划与政策 |
情报分析_研究主题 | 中美北极发展 |
情报分析_研究内容 | 1 中美北极合作的潜在机遇 近年来,美国和其他北极国家不愿充分接受非北极国家作为合作伙伴,担心非北极国家可能不会完全分享美国和其他北极国家的利益。鉴于这种情况,在北极寻找中美合作的潜在机遇的第一步是确定美国在该地区的优先事项,然后确定中国利益在多大程度上与美国的北极利益相一致。广泛地说,美国在北极的首要目标是在科学研究、基础设施、能源开发和土著居民等领域。如果中国能够将自己在北极的利益与美国的利益相匹配,并一起解决两国面临的重要问题,那么中国就有可能成为美国的强大合作伙伴。具体潜在合作机遇主要表现在以下领域: (1)在科学研究方面,非常需要发展更多的科学知识,以告知美国决策者关于与气候相关的北极变化的风险和机会。例如海岸侵蚀,对海洋食物链的影响以及对海洋和陆地野生动物模式和生存能力的影响等一些科学问题,这些问题是确定美国经济机遇和风险的核心,并且这似乎与中国在评估北极的经济机遇和风险方面的潜在利益高度相关。 (2)基础设施方面的合作也可能是一个有希望的共同感兴趣的领域。中国在北极最强烈的兴趣之一是与北极开放的新海道有关。然而,如果没有适当的港口设施,搜救和其他基础设施能力,这些利益可能永远无法实现。因此,协调美国和中国的北极基础设施投资可以使双方受益。 (3)能源也是一个富有成效的合作领域。最好的机遇可能在可再生能源方面,其中对于偏离电网的偏远村庄迫切需要低成本、即插即用、模块化和集成的可再生能源系统。 (4)美国可能欢迎中国帮助解决北极各国土著居民的需求。这表明要帮助阿拉斯加本地人和其他土著人维持传统生活方式(包括支持母语、风俗习惯和传统知识)方面解决面临的挑战。 2 未来北极治理 中美北极合作关系目标之一是加强北极治理。为实现这一目标,目前至少在海洋环境方面,2015年在加拿大伊魁特部长级会议上,北极理事会特别工作组就北极海洋合作方面积极开展未来主题分析。最近,世界自然基金会(WWF)的一份文件确定了北极治理的四个主要选项,具体如下: (1)通过新的北极理事会框架,建立强大的科学研究、科学政策和计划实施之间的互动关系:北极理事会通过科学(或知识)协调小组、政策协调组和执行协调小组3个附属机构整合工作组(WG)、任务组(TF)和北极高级官员(SAO)的不同职责。 (2)创建一个北极委员会海洋委员会。该委员会的任务将以“北极海洋战略计划2015—2025”(AMSP)的四个战略目标为基础。其工作将侧重于确保充分执行整个计划。该委员会将由来自每个北极国家的常驻代表和高级代表组成,他们具有海洋问题方面的专门知识以及在各自州执行与海洋有关的政策和战略的权力。 (3)建立北极海洋合作框架协议。该框架协议将促进8个北极国家通过北极理事会部长采取行动,实现北极海洋战略计划的商定目标。并将通过关于北极部长确定的关键北极海洋问题的商定行动系统,实施时间框架和程序来衡量其成功运行。 (4)建立北极理事会海洋实施系统。这包括加强海洋议程与北极理事会协调的所有内容和实施的3个步骤:①北极理事会定期召开海洋协调会议;②定期举行海洋实施的部长会议;③加强咨询委员会,使其有权在工作组内促进/协调/管理“海洋议程”,同时担任负责组织协调会议和部长级会议的秘书处,包括编制会议文件。 3 中美北极可持续发展的未来趋势和合作机遇 北极正在经历转型变革。这不仅带来了挑战,而且给该地区带来了机遇。北极的变化和挑战在性质和规模上都是真正的全球性的,这些在未来的后果将扩展到北极之外。北极地区正在发生的深刻变化,吸引了区域和国际行动者的注意。随着北极冰川的继续消融,潜在的商业、交通和战略机会正在开放。因此,北极注定会增加人类活动,例如增加北极航道的航运,加强资源开发和基础设施发展。还有新出现的问题,如在北极地区的捕鱼和增加旅游业。 人们对北极地区人类活动增加的担忧是它对脆弱的环境和在北极地区生态系统的影响。因此,北极的未来可持续发展需要采取以下措施:首先,需要平衡当代和后代的需求。简单来说,这就是可持续发展的定义。第二,需要平衡北极国家的利益和非北极国家的利益。很明显,这两个群体对北极的看法不同。第三,需要平衡北极的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对北极的兴趣增加是由经济利益驱动的,包括北极海路开通、北极油气开发、渔业和旅游业。 中美在北极问题上有可能合作的一些领域主要包括:①北极科学研究是两国合作的第一个明显的领域。事实上,两国已经在这一领域开展了许多联合研究方案。②美国和中国与其他国家一道,可以更好地合作制定关于新出现的北极问题的治理规则。目前,北极地区正在出现的挑战需要新的治理工具。③作为可持续发展关键的第三个合作领域是公共教育。有两种类型的教育:第一类是涉及北极科学和技术问题的教育,这是专家和科学家之间已经存在合作的领域。第二种是公众教育。这一领域需要更多的关注,并将有助于提高对北极面临的许多挑战的认识。④在这个多层面外交的新时代,非政府组织、智库和跨国公司之间的合作更为密切。美国和中国的智库和学术机构之间也有交流,研究的重点是北极问题。在跨国公司中,有美国航运局和中国远洋运输公司通过北海航线进行跨北极航行合作。 4 中美在北极的科学合作:挑战、机遇和新方法 中美两国有科学研究合作的良好传统。中美科学合作不仅存在于政府与政府之间,而且还存在于地方政府科技合作、企业研发合作、人才培养和交流项目中。中美科学合作是两国建立新型大国关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1)挑战:中美关系是最重要和最复杂的双边关系,因为两个大经济体的社会政治制度和发展经验之间的差异。作为这种关系的一部分,中美科学合作将不可避免地受到不断演变的双边关系的影响和制约。中美在北极的科学研究合作中也反映了双边科技交流与合作依然存在巨大的紧张关系。从美国的角度来看,这些挑战包括怀疑中国对北极的真正意图和政策,国家安全恐惧和对知识产权保护的关注。新任美国总统可能给中美科研合作和北极整体关系带来新的不确定性。 (2)机遇:这两个国家还将有新的合作机遇来改进科研合作。首先,中国提出了新的外交战略思想来处理与美国的关系。例如,在北极的合作和促进良好的全球治理。其次,在过去30年里,中国与美国保持了科学研究良好的合作传统,为北极地区的科学合作奠定了基础。此外,中国的科学研究能力和贡献对世界和北极地区变得越来越重要。北极正在成为全球发展中的一个新兴问题,是中美在科学研究领域新合作的重要领域。 (3)新途径:北极在快速变化的环境中面临新的挑战。两国应该更多地深化北极科研合作,以应对北极地区的紧迫挑战。①创造有利的环境,加强北极国际科学研究。中美科技合作在过去几十年的中美双边关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科技合作仍然是两国之间全面合作的基石之一。②在北极理事会框架内和全球层面促进北极地区的双边科学研究合作。美国和中国在各自的科技能力方面保持高度互补。技术和现有资源的现有补充组合具有扩大中美在科技合作的广度和深度的巨大潜力。③中美两国应通过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S&ED)和政府与非政府对话加强关于北极科研合作的交流。同时,他们应该启动一项针对北极科学研究的联合研究计划。该计划应包括机构、智库等的学术交流。 5 中美北极对话的新议题 在广泛的情况下,相互合作可以对利益相关者带来有更多的好处。人们普遍认识到,北极应是一个和平与合作地区,而不是一个会恶化为有关利益相关者之间冲突的地区。北极科学合作可能是改善关系的突破。中国和美国可以从气候变化联合研究开始,双方已经认识到这一领域。来自合作的相互信任可以蔓延到其他科学研究领域。北极合作可以提供合作和互利的新模式。事实上,这种合作的基础已经存在。中国尊重美国在北极领域的领导地位,如中部北冰洋(CAO)的渔业管理,美国承认中国是北极地区的合法参与者。继续承认对方的利益和能力,使两个力量之间的新关系成为可能。中美未来北极对话的新议题主要包括: (1)北极环境科学。北极海冰的融化引起全球变化,因为它影响东北亚和北美的天气,以及农业和粮食安全。北极振荡频繁发生。国际社会必须研究和学习北极变化的根本原因。然而,CAO的广阔面积和恶劣复杂的海洋环境是该地区科学调查和研究的主要挑战。然而,单个国家或一组国家都无法解决该地区悬而未决的问题,更不用说研究CAO的全部国际水域。不可避免的,这意味着中美两国将需要在该地区开展合作研究。根据“2013—2017年北极研究计划”,美国正在增加对北极研究的投入和投资。中国也将加大努力,更好地了解这一领域。 (2)航行自由。美国具有最强的海洋力量,中国已成为世界贸易和航运最大的国家。航行自由对中国至关重要,中国依赖于国际海运供应世界市场。为了保持这条新航运走廊的开放,将中国与欧洲联盟和北美洲连接起来,美国和中国必须就航行自由达成共识。 (3)北冰洋渔业管理。CAO是由超出北极沿海国家管辖范围的国际水域组成,这些国家没有独自地获取渔业。中国作为一个大型利益相关者,对“区域渔业管理协定”发表了重要声明。中美在这个问题上有很好的交流。高度赞赏美国在2009年在阿拉斯加的专属经济区(EEZ)实施的渔业管理计划,该计划将商业捕鱼排除在这些联邦水域之外。 |
原文题名 | U.S.-Sino Relations in the Arctic:A Roadmap for Future Cooperation |
原文链接 | 查看原文 |
文献类型 | 快报文章 |
条目标识符 | http://119.78.100.173/C666/handle/2XK7JSWQ/180335 |
专题 | 地球科学 |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 王立伟. CSIS发布中美北极未来发展路线图. 2017. |
条目包含的文件 | 条目无相关文件。 |
个性服务 |
推荐该条目 |
保存到收藏夹 |
查看访问统计 |
导出为Endnote文件 |
谷歌学术 |
谷歌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
[王立伟]的文章 |
百度学术 |
百度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
[王立伟]的文章 |
必应学术 |
必应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
[王立伟]的文章 |
相关权益政策 |
暂无数据 |
收藏/分享 |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
修改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