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lobal S&T Development Trend Analysis Platform of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 各国媒体机构对“一带一路”倡议的评价 | |
| 王立伟,宋晓谕,李恒吉 | |
| 2017-05-15 | |
| 所属快报 | 资源环境快报 |
| 出版年 | 2017 |
| 期 | 10 |
| 语种 | 中文 |
| 领域 | 资源环境 |
| 栏目 | 科技计量评价 |
| 中文关键词 | 一带一路 ; 倡议 ; 发展 |
| 中文摘要 | 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后,受到国际社会广泛关注。随着“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的即将召开,“一带一路”倡议就已经成为了国际舆论场中的热词。在这3年多的时间,“一带一路”倡议受到了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反响强烈。各国媒体机构对“一带一路”倡议给予了积极评价,同时也存在一些疑虑和误读。我们通过对国际上的相关观点进行汇总分析,希望能对我国响应这些评价采取相应行动提供参考建议。 |
| 情报分析_信息来源性质 | 科研机构 |
| 情报分析_信息来源机构 | 中国科学院兰州文献情报中心 |
| 情报分析_机构类别 | 科研机构 |
| 情报分析_信息来源国家 | 美国 |
| 情报分析_信息类别 | 会讯 |
| 情报分析_研究主题 | “一带一路”倡议的评价 |
| 情报分析_研究内容 | 1“一带一路”倡议的正面评价 “一带一路”倡议是在世界经济与国际局势发生深刻变革的背景下提出的,各国媒体机构对“一带一路”倡议广泛给予正面评价。 第一,体现了中国的全球战略创新,被称为全球贸易战略。俄罗斯《晨报》网站2016年6月15日文章指出,中国的全球项目——“丝绸之路经济带”的落实工作的轮廓渐渐清晰。印度媒体认为,印度打算把中国的丝绸之路计划作为拉动本国经济的杠杆。澳大利亚洛伊解读者网站2016年3月提出,中欧在“一带一路”上的合作非同寻常。“一带一路”倡议更多关乎的是一国的宏伟战略,而不是为了简单地追求经济增长。美国《赫芬顿邮报》认为中国“新丝绸之路”的宏伟计划正在非洲成型,中国宏伟的全球贸易战略正在逐渐成为现实。 第二,有利于促进本国经济发展,推动全球经济合作。2015年4月,美国《赫芬顿邮报》网站文章认为中国的新丝绸之路倡议将提振全球经济。2015年5月,美国《时代》周刊网站提出新丝路可能永远改变全球经济。俄罗斯《独立报》撰文称,中国是东盟最大贸易伙伴,“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将进一步带动东盟各国经济发展,促进中国与东盟的经济一体化。2015年4月,英国《金融时报》网站指出中国的“一带一路”战略包括从中亚到欧洲,从东南亚到南亚和非洲——范围从基础设施建设扩大到贸易和投资。 第三,有利于深化合作交流,实现共同发展。土耳其安卡拉德兹大学汉学家古莱接受《人民日报》专访时说,“一带一路”建设不仅会加强中土经济合作,也将促进历史与文化交流。2016年3月,瑞士《新苏黎世报》网站文章指出,欧洲可以从“一带一路”倡议中获益。在投资项目方面,中国和欧盟国家的协调一致已变得更加紧密。2015年4月,印度报业托拉斯网站报道:中国表示愿意把丝绸之路计划与印度的“香料之路”和“季节:跨印度洋海上航路和文化景观”计划结合在一起,实现两国的共同发展。2015年2月,法国《回声报》提出,不仅欧盟和成员国应为此而行动起来,而且欧洲地方政府、商会、企业、大学和智库也应参与其中。 第四,有利于促进全球和地区的和平与稳定,促进国际新秩序的形成。德国弗莱堡大学政治学家托马斯贝格尔认为,“一带一路”建设有利于促进地区和平与稳定。新美国安全研究中心研究员扎卡里凯克在日本“外交学者”网站刊文表示,中国“一带一路”倡导的道路基础设施建设,将中国与欧洲相连,为维护与促进地区稳定与和平发挥重要作用。美国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高级研究员黄育川认为,“一带一路”将使中国在亚洲取得更加积极的外交效果,缓和地区紧张关系,确保主要海上通道的安全畅通与稳定。新加坡学者郑永年认为,通过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相对落后的国家将获得重新融入世界经济主流的机会,逐步形成和平稳定的国际新秩序。 2“一带一路”倡议存在的疑虑和误读 第一,担忧会挑战现有区域合作机制。英国《每日邮报》报道称:中东欧国家正在争夺中国的投资,同时,欧盟的钢铁生产商严重担忧中国国有企业参与“准欧盟国家”的钢铁厂收购会加剧不平等竞争。俄罗斯卫星网《丝绸之路:习近平访问贝尔格莱德,商讨数十亿美元的协议》一文指出:中国和塞尔维亚的合作如果妨碍欧盟利益,则“新丝绸之路”可能面临美欧共同发难。俄罗斯科学院远东研究所副所长谢尔盖卢贾宁认为,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俄罗斯担心中国会影响其在中亚传统势力范围内的经贸关系与政治生态。中亚国家最近有从过去对俄罗斯的被动依赖转向主动依靠的趋势,这势必会削弱中国和中亚国家开展经贸合作的动力,从而影响我国推动与中亚国家“丝绸之路经济带”的进程。 第二,对中国扩张影响力表示担忧。印度媒体对“一带一路”倡议的态度正在发生积极变化:2016年与2015年相比,印度媒体已不再是全盘否定和建议政府拒绝响应“一带一路”,而是朝着一定程度的认可和建议本国政府、企业参与的方向转变;但对于中国在南亚扩张影响力依然警惕,并对中国资本进入南亚各国表示忧虑。《印度时报》发文指出,中国的“新丝绸之路”战略正引起印度的焦虑,这一计划既可能对印度构成战略和经济威胁,又可能带来机遇。法国世界大事网刊登了以色列海尔兹利亚国际事务研究中心最近的一份研究报告,报告认为“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重要目标之一,就是中国通过在西亚投资基础设施,为获取中东石油并运回国内铺路。 第三,挑战国际秩序,并可能引起新的发展问题。尽管认可“新丝绸之路”获得沿线多数国家支持并会创造更多发展机会,促进全球经济增长的媒体不在少数,但部分媒体对中国的“经济扩张”仍持谨慎态度。俄罗斯卫星网《后奥巴马时代:美国外交政策的逻辑》一文称:“丝绸之路经济带”威胁到了美国的经济前景并挑战美国的地位。美国《赫芬顿邮报》的《美国与中国既不是朋友也不是敌人,但仍要和睦相处》一文指出,“不允许中国书写21世纪的规则”这样的说法将长期影响中国未来的外部环境和中美关系。俄罗斯《独立报》发表文章指出,一些莫斯科汉学家认为,“一带一路”构想是中国霸权主义的体现,对抗欧亚经济联盟机制。 3我国采取的行动建议 综上所述,为全面推进“一带一路”战略在全球的更好实施,我国应在以下方面采取行动。 (1)统筹规划,以需求导向,加强多方合作机制。紧密围绕立足于建立和深化与沿线国家的需求开展务实合作,更好地发挥中国的宏观谋划、政策支持和指导服务作用,作好顶层设计。同时面向重要产业、重点企业,瞄准技术、产品和服务的迫切需求,建立长效交流机制,为双、多边投资项目提供共同的合作和发展平台。 (2)突出重点,把握重点方向,抓好重点项目,充分发挥引领带动效应。确定“一带一路 ”的重点国别、优先领域和关键项目并在沿线国家的重大建设项目和标准化示范区的发挥引领带动效应,形成可复制推广的经验,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协调沟通,综合考虑沿线国家发展战略、产业布局、合作诉求,寻求利益汇合点,逐步推进与沿线国家更加全面的合作。 (3)加强国际合作,秉承全方位开放精神,共建“一带一路”,实现共赢发展。美国经济学家、联合国资深顾问杰弗里·萨克斯认为,中国推出的“一带一路”战略可以说是现代经济史上最重要的经济发展举措之一。探索与沿线国家建立标准化合作长效机制,广泛吸纳各方共同参与、共同建设、共同发展。进一步实现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政策沟通、民心相通,为地区可持续发展提供新动力也为世界经济增长注入新动能。 (中科院兰州文献情报中心战略情报研究部 王立伟,宋晓谕,李恒吉) |
| 文献类型 | 快报文章 |
| 条目标识符 | http://119.78.100.173/C666/handle/2XK7JSWQ/180527 |
| 专题 | 资源环境科学 |
|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 王立伟,宋晓谕,李恒吉. 各国媒体机构对“一带一路”倡议的评价. 2017. |
| 条目包含的文件 | 条目无相关文件。 | |||||
| 个性服务 |
| 推荐该条目 |
| 保存到收藏夹 |
| 查看访问统计 |
| 导出为Endnote文件 |
| 谷歌学术 |
| 谷歌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
| [王立伟,宋晓谕,李恒吉]的文章 |
| 百度学术 |
| 百度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
| [王立伟,宋晓谕,李恒吉]的文章 |
| 必应学术 |
| 必应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
| [王立伟,宋晓谕,李恒吉]的文章 |
| 相关权益政策 |
| 暂无数据 |
| 收藏/分享 |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
修改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