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STDTAP  > 资源环境科学
Nature:快速变化的饮食及营养质量对中国环境的影响
刘莉娜
2018-04-01
所属快报资源环境快报
出版年2018
7
语种中文
领域资源环境
栏目环境科学
中文关键词变化 ; 营养质量 ; 中国环境
中文摘要2018年3月12日,《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期刊发表题为《快速变化的饮食及营养质量对中国环境的影响》(The environmental impacts of rapidly changing diets and their nutritional quality in China)的文章,对1997—2011年间中国9个省份2.15万人的营养质量进行评估,并对其环境足迹进行量化。研究结果指出了营养与环境之间的协同效应,并提出消除营养不良对减少环境影响的挑战和机遇。
情报分析_信息发布时间2018年3月12日
情报分析_信息来源性质期刊
情报分析_信息来源期刊《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
情报分析_信息来源国家全球
情报分析_信息类别战略规划与政策
情报分析_研究主题中国环境
情报分析_研究内容食物的生产和消费方式正在影响环境和人类福祉。全球食品系统产生的碳排放约占排放总量的19%~29%,消耗的水约占地表水和地下水的70%以上,同时,全球1/3的人口正面临各种形式的营养不良。该文调查了中国如何应对快速但高度不平衡的发展而改变营养与环境之间的关系。通过比较实际膳食与2016年中国膳食指南中均衡膳食模式提供的基于食物的标准来评估食物过量或消耗不足。通过营养质量改进/降解来分解环境影响的变化,以确定饮食环境与营养影响之间的权衡和协同作用。 (1)中国饮食结构对环境的影响:1997—2011年,中国人通过用肉类和食用油替代含淀粉食物来改变他们的卡路里来源,整体能量摄入量下降。尽管能量摄入量总体下降,但这种结构性变化是环境影响的主要驱动因素。由于肉类消费量较高,城市居民和高收入群体普遍对环境影响较大,而农村和低收入群体的环境足迹增幅较大。 (2)营养质量:中国人患有一系列营养不良问题,其中一些正在改善,而另一些则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恶化。通过计算每个人的食物摄取量与平衡膳食模式的偏差,并将超出适当间隔的实际摄入量除以间隔来计算营养质量。结果显示,富裕人群和城市居民的肉类和食用油过度消费倾向较高,谷物摄入量过低和其他非淀粉类食物缺乏,特定食物组的缺陷普遍存在。 (3)营养与环境的协同效应:不同食物类别摄入量的变化,导致环境影响的增加与营养质量的下降和改善有关。增加肉类消费会导致环境和营养品质的损失。虽然增加水果、乳制品、鸡蛋和其他非淀粉类食品消费可以改善营养质量,但对环境产生负面影响。肉类、水果、乳制品和其他非淀粉食品消费增加对环境影响的正效应抵消了谷物消费对环境影响的负效应。 中国饮食结构的转变及其营养质量的变化反映了中国生活方式和社会经济发展方式发不断变化。中国饮食的营养质量分析结果说明了肉类的过量消耗以及水果和乳制品等摄入量的缺乏。同时考虑改善营养和保护环境之间的平衡,对制定相关政策至关重要。这种观点不仅适用于中国,而且对正在发生快速饮食变化的整个发展中国家而言尤为重要。
原文题名The environmental impacts of rapidly changing diets and their nutritional quality in China
原文链接查看原文
文献类型快报文章
条目标识符http://119.78.100.173/C666/handle/2XK7JSWQ/181201
专题资源环境科学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刘莉娜. Nature:快速变化的饮食及营养质量对中国环境的影响. 2018.
条目包含的文件
条目无相关文件。
个性服务
推荐该条目
保存到收藏夹
查看访问统计
导出为Endnote文件
谷歌学术
谷歌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刘莉娜]的文章
百度学术
百度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刘莉娜]的文章
必应学术
必应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刘莉娜]的文章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