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STDTAP  > 资源环境科学
IPBES报告分析全球生物多样性变化趋势及治理方案
裴惠娟,董利苹
2018-04-15
所属快报资源环境快报
出版年2018
8
语种中文
领域资源环境
栏目生态科学
中文关键词生物多样性 ; 变化趋势 ; 治理方案
中文摘要2018年3月23日,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服务政府间科学-政策平台(IPBES)发布了美洲、非洲、亚太、欧洲与中亚这四大区域的生物多样性评估决策者摘要报告指出,人类活动导致的生物多样性的衰退非常严重,已经对世界各地的经济、生计、粮食安全、饮用水以及人们的生活质量造成危害。每个区域的评估报告都分析了以下四个问题:①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体现;②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功能和自然对人类馈赠的现状、趋势和未来潜在的变化;③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威胁;④未来可持续发展需要的政策和治理结构。
情报分析_信息发布时间2018年3月23日
情报分析_信息来源性质政府机构
情报分析_信息来源机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服务政府间科学-政策平台(IPBES)
情报分析_机构类别政府机构
情报分析_信息来源国家全球
情报分析_信息类别科学计划与规划
情报分析_研究主题生物多样性
情报分析_研究内容2018年3月23日,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服务政府间科学-政策平台(IPBES)发布了美洲、非洲、亚太、欧洲与中亚这四大区域的生物多样性评估决策者摘要报告指出,人类活动导致的生物多样性的衰退非常严重,已经对世界各地的经济、生计、粮食安全、饮用水以及人们的生活质量造成危害。每个区域的评估报告都分析了以下四个问题:①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体现;②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功能和自然对人类馈赠的现状、趋势和未来潜在的变化;③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威胁;④未来可持续发展需要的政策和治理结构。 1 亚太地区 (1)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体现:①亚太地区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和宝贵的生态系统服务为45亿居民提供了食品、水、能源、文化和精神支撑,为人类福祉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持。②较之全球平均水平(1990—2010年为3.4%),亚太地区实现了高速经济增长(7.6%),该地区在迎接世界上最高速度城市化和农业扩张的同时,消耗了高昂的环境成本,导致了亚太地区生物多样性的加速退化和永久性丧失。③尽管亚太地区在减贫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世界7.67亿贫困人口中仍有4亿人生活在亚太地区。④亚太地区的多元价值观和价值体系塑造了人与自然的互动关系。 (2)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服务的变化趋势:①亚太地区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的变化趋势存在着空间一致性,一些地区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状况正在下降,但在一些地区保持良好状态。其中,一些区域的森林、高山生态系统、沿海、内陆淡水和湿地系统受到了不同程度威胁。②亚太地区大型野生哺乳动物和鸟类的数量有所下降。特别是森林和草原中栖息地的退化和破碎化是导致野生哺乳动物和鸟类减少的主要原因。③亚太地区外来侵入物种的数量和丰度都有所增加,是导致生物多样性严重丧失的驱动因素之一。④2004—2017年,亚太地区的陆地保护区、海洋保护区的覆盖率分别增长了0.3%和13.8%,但在保护区网络覆盖和管理方面仍有待提升的空间。⑤亚太地区的农业生态系统占世界农业用地的30%,世界小农场的87%大部分支持各种本土农作物。随着农业集约化,本地植物品种和作物遗传资源大幅下降,正在向单一种植的转变。⑥亚太地区淡水生态系统支持着全球超过28%的水生和半水生物种。近年来,亚太地区水产养殖业发展迅速,年增长率近7%,并且其水产品产量已约占全球总量的90%。水产业的高速发展已导致近37%的水生和半水生物种受到过度捕捞、污染、基础设施发展和外来入侵物种的威胁。⑦珊瑚礁支持亚太地区及其他地区亿万人的生计,目前该地区的珊瑚礁在栖息地丧失、过度捕捞、污染、海平面上升、海洋变暖、海洋酸化等的综合影响下,将罹患越来越频繁的疾病,最终难逃白化和死亡的命运。⑧在气候变化和极端事件的影响下,亚太地区的物种分布、种群规模、迁徙时间将受到影响,病虫害的爆发频率将有所提高。 (3)改善生态系统、提高生物多样性的方法:①不可持续利用、野生动植物非法贸易、栖息地破坏、外来入侵物种、气候变化等直接驱动因素与社会经济和人口变化等间接因素相互作用,给生态系统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和风险,威胁着数百万人的生计和粮食安全。但是,通过环境治理和有针对性的政策干预可以改变这些直接和间接因素之间的相互联系。②亚太地区许多国家仍然面临着持续的贫困,需要更好地应用科学知识和技术在改善粮食、水和能源安全的同时,减轻该地区的生态系统压力,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最终实现该地区的可持续发展目标。③亚太地区森林和保护区的覆盖面积有所增加,在实现若干爱知生物多样性目标方面也取得了重大进展,下一步有望通过开展国家驱动和区域协调的可持续森林和保护区管理工作,实现多个爱知生物多样性目标和可持续发展目标。④决策者应将当地和国家的独特性考虑在内,设想与规划亚太地区生物多样性和人类福祉的未来。 2 欧洲与中亚 (1)自然及其对人类生活质量的贡献:①欧洲和中亚占地3100万平方公里,淡水质量的调节产生的价值为每公顷每年1965美元。其他重要的调节服务包括,生境维护(每年每公顷765美元),气候调节(每年每公顷464美元),和对空气质量的调节(每年每公顷289美元)。②过去几十年,生物多样性的持续下降对提供许多生态系统服务产生了负面影响。这些生态系统服务包括:生境维护、授粉、淡水数量和质量的调节、土壤的形成和洪水的调节。③欧洲和中亚区域部分依赖该区域以外的可再生资源的净进口。尽管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粮食产量和生物质燃料有所增加,但该区域内可再生自然资源供不应求。中欧和西欧进口的粮食和饲料,相当于3500万公顷农田(2008年数据)的年度收成。④该地区大自然的贡献并没有被人们和社区体验到。本地粮食供应加上进口,使本地区目前粮食总体处于安全状态,但在中亚、中欧及东欧的一些地区,粮食安全受到大规模征地所导致的出口的威胁,中亚15%的人缺乏安全饮用水。⑤土著和地方知识的减少对土著人民和当地社区的遗产和特征产生了负面影响。 (2)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服务的变化趋势:①欧洲和中亚的生物多样性持续大幅减少。自然生态系统的范围已经下降,例如自1970年以来湿地范围下降了50%,天然和半天然草原、泥炭地和沿海海洋栖息地已经退化。物种多样性方面已大幅下降。欧洲和中亚特有物种28%受到威胁。对该地区所有物种群的评估表明,受到威胁较严重的是苔藓和地衣(50%),淡水鱼(37%),淡水蜗牛(33%),维管植物(33%)和两栖类23%)。陆地景观和海洋景观在物种组成方面变得更加相近,因此其多样性已经下降。②近年来,国家和国际的可持续性保护政策和行动有助于扭转一些负面的生物多样性趋势。更可持续的渔业管理和富营养化减少使北海等地区的部分鱼类种群数量增加。濒临灭绝的栖息地,由于有针对性的保护工作而大幅恢复。③总体而言,健康生态系统的进展仍然不足。尽管通过保护生态系统、物种和遗传多样性,改善生物多样性的状况取得了一些进展,但生物多样性现状和趋势总体上仍不乐观。 (3)生物多样性以及大自然对人类贡献的变化的驱动因素:①土地利用变化是欧洲和中亚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服务丧失的主要直接驱动因素。以产量为基础的补贴导致农业和林业的集约化,再加上城市发展,共同导致生物多样性下降。尽管该地区的保护区已经扩大,但若缺乏有效的管理,仅靠保护区本身并不能阻止生物多样性的丧失。②气候变化对生物多样性及自然对人类的贡献的影响正在迅速增加,并可能成为未来最重要的驱动因素之一。自然资源开采、污染和外来入侵物种的趋势导致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服务大幅下降,并可能继续造成相当大的威胁,特别是与气候变化相结合的时候更是如此。由于生态系统的响应有相当长的时间滞后,所有直接驱动因素的个别和综合影响都对生物多样性和对人类提供的自然贡献产生了持久、长期和延迟的后果。③经济增长一般无法与环境退化脱钩。通过传统的国内生产总值(GDP)衡量整个欧洲和中亚地区的经济增长,间接增强了生物多样性丧失的驱动因素,这反过来又降低了自然对人类的贡献。 (4)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机遇:①2030年及以后,驱动因素将阻碍普遍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及其他类似的目标。不同的情景下,需要在不同的生态系统服务之间做出权衡。②通过持续教育、知识共享和参与式决策进行长期社会转型,支持调节生态系统服务,突出各种价值观,全面考虑生物多样性和自然对各行业、不同时空的人员的贡献。其他行动,如技术创新、基于生态系统的方法、“土地分离或共享”(land sparing versus sharing)等,可能为这些更具变革性的解决方案提供支持并为其铺平道路。 (5)有希望的治理方案:①基于经济、金融、社会和信息的手段,为促进行为改变提供额外的激励措施。调动充足的财政资源提高机构能力,使之支持研究、培训、能力建设、教育和监测活动。②通过以下三个步骤将生物多样性及其贡献纳入主流:第一,提高对高品质生活依赖生物多样性的认识;第二,确定关于实现可持续发展所需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文化的政策目标;第三,设计工具和政策组合,以支持为自然和高质量的生活实施有效、高效和公平的政策和决策。③除了当前经济指标考虑到的自然的多元价值,还需要衡量自然为国家带来的其他福利。生态财政改革将提供综合激励措施,并提供杠杆作用来重新定向支持可持续发展的活动。④通过仔细的监测和评估,并考虑到各种价值,包括土著人民和当地社区的价值观,推动不同行为者有效参与。 3 非洲 (1)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及现状和趋势:①非洲巨大的自然资源和多样化的文化遗产是人类发展和福祉最重要的战略资产。作为地球上最后一个大型哺乳动物聚集地,非洲的生物多样性在区域、次区域和国家层面上存在极大的差异。②超过62%的农村人口直接依靠生态系统服务,而城市和城郊人口依赖以生态系统为基础的资源来补充其收入、能源、医药和其他必需品。③非洲对自然馈赠的了解还不够透彻,因此,生物多样性对人类福祉贡献的真正价值在决策过程中被低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研究大部分集中在非洲南部(22%)、东非和邻近岛屿(37%)以及海洋和沿海生态系统、内陆水域和森林(20%)。④非洲大陆部分地区,现有的关于生物多样性管理和自然对人类贡献的土著和地方知识了解似乎正在下降。与世界其他地区相比,非洲生态足迹和碳足迹较低,但仍然可能面临平衡经济增长所带来的挑战。⑤在区域和全球层面,非洲特有的一些生态系统具有重要的生态、生物和文化重要性。⑥非洲具有重要的遗传多样性,反映了其独特、多样的生物和文化遗产。⑦非洲土著和地方知识巩固了自然造福人类的方式,应得到政府和社会的更多关注。 (2)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威胁:①人为驱动因素包括气候变化、栖息地的改变、过度采伐、偷猎和非法野生动物贸易、污染、外来物种入侵,自然驱动因素包括疾病、害虫和自然灾害,过去20年中所有驱动因素都有所增加。②间接驱动因素包括:人口迅速增长和城市化、不适当的经济政策和技术、偷猎和非法野生动植物贸易以及社会、政治和文化压力。③非洲目前有12.5亿人口,这一数字可能在2050年之前翻倍,给非洲大陆的生物多样性和自然对人民的贡献带来巨大压力。④非洲极易受到气候变化的影响。非洲所有国家的气温都比全球增长速度更快,非洲一些地区气温升高速度是全球的两倍。⑤不受管制的土地覆盖变化对生物多样性是有害的,这反过来又会阻碍非洲的长期可持续发展。此外,社会快速转型背景下,粮食生产和城市发展引起森林、牧场和其他自然区域发生无序转换,导致生境丧失和破碎化、水流域系统退化和水土流失。⑥海洋和沿海环境对非洲大陆具有重要的生态和社会经济重要性,并受到人类活动的巨大威胁。在一些地区,海洋和沿海地区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贡献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35%以上。 (3)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机遇:①非洲独特而丰富的生物多样性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一项资产,可用于减少非洲大陆的不平等和贫困。②非洲“2063年愿景”(Agenda 2063)目标、可持续发展目标和爱知生物多样性目标的协调一致,将促进实现多种积极成果干预措施的制定。③有效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生物多样性及自然对人类的馈赠有助于《巴黎协定》中的减排目标,并增强国家应对气候变化影响的能力。④非洲国家正在执行各自的国家生物多样性战略和行动计划,并在实现《2011—2020年生物多样性全球战略计划》的承诺方面取得了一些进展,但这些行动中的许多进展仍然不足。 (4)有希望的治理方案:①非洲国家的发展需要平衡优先发展需求和自然与文化遗产的保护。根据发展的情况,考虑一系列合理的未来情景以识别可行方案。此外,应承认和推广地方和土著知识、创新与实践的价值。②非洲在国家、分区域和区域各级的现有政策、战略、计划和方案正在逐步解决对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威胁。③非洲各国政府为保护生物多样性和大自然对人类的贡献而采取的措施,有助于濒危物种的某种程度的恢复,特别是在关键的生物多样性地区。④评估报告研究采用的情景80%是探索性的,主要选取气候变化作为生物多样性变化的单一驱动因素。未来需要加强提高非洲研究人员、决策者和机构的能力,以便了解、执行和有效地利用情景分析进行干预规划和知情决策。⑤政策制定者和机构需要理解、开展和使用方案情景作为决策的指导机制。⑥开展多方、多层次的适应性治理保护,通过传统机构集成识别和改进土著和地方的知识。⑦利用协同效应和提供多种利益的治理方案,有助于平衡非洲生态系统服务的获取和分配模式。 4 美洲 (1)自然生态环境提高了人类的生活质量:①美洲生态系统生产了世界上40%供人类消费的自然材料和副产品,但美洲人口只占全球人口总数的13%,美洲更强大的自然能力使美洲人民的生活质量高于全球平均水平。②据估计,美洲陆地自然生态系统每年至少给人民带来24.3万亿美元的经济价值。③美洲土著人民和当地社区的文化多样性为管理生物多样性和自然提供了大量的知识,促进了人与自然之间的互动。④美洲大多数国家的生态足迹高于全球平均水平。美洲人口在全球人口总数中的占比为13%,其生态足迹却占全球生态足迹的22.8%。尤其是北美,人口在美洲总人口中的占比为35.9%,生态足迹却高达美洲生态足迹的63%。⑤美洲在农业、渔业和水产养殖业方面表现突出,是全球重要的作物和商品粮驯化基地,为美洲和全球提供了大量的粮食,在保障全球粮食安全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然而不可持续的农田扩大和粮食增产也导致了自然生态系统的退化。⑥美洲淡水资源丰富,然而,地区间水资源分布不均,人均占有量逐年下降,目前,美洲一半以上人口正面临着水安全问题。⑦美洲一些区域的能源来源于自然资源,包括栽培生物燃料和水力发电。生物能源生产可能与粮食生产和自然植被竞争,造成不良的社会、经济和生态后果,而水力发电量的增加又对水生生物多样性造成潜在影响。 (2)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服务的变化趋势:①农牧业扩张、城市化、外来物种入侵等导致美洲许多地区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状况正在下降,大自然对人们生活质量的贡献下降。②国际自然保护联盟评估结果显示,美洲陆地、沿海、海洋和淡水生境中,受到灭绝或灭绝威胁的种群或物种正在增加,目前,14,000种生物物种中,约1/4面临着高度灭绝风险。③在美洲一些地区的废弃农业区,有效的管理促进了生物多样性的提高。④到2050年,美洲人口预计将增长20%,国内生产总值几乎翻倍,增加到12亿美元。气候变化、消费量增加、不可持续的农业管理等多重驱动因素协同作用将进一步加剧生物多样性丧失,降低生态系统的适应能力及对人类的贡献。 (3)改善生态系统、提高生物多样性的方法:①通过提高关键生物多样性保护区、海洋保护区数量,采取生态恢复措施有助于减缓并扭转美洲的生态系统退化现状。②导致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以及生态系统退化的大多数原因超出了国界,将整个美洲和全球进行统筹考虑,国际社会通过签订双边和多边协议、精诚合作,才可能使问题得到有效的解决。③生产部门将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纳入主流,对提高自然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极为重要。④通过监测和评估填补知识差距。⑤基于评估结果和地方现状,灵活地通过行为引导、技术改进、教育、能力建设等方式改善生态系统、提高生物多样性。
参考文献[1]Summary for Policymakers of the Regional and Subregional Assessment of Biodiversity and Ecosystem Services for Africa. https://www.icsu.org/cms/2018/03/ipbes-6-l4_pdf_en.pdf [2]Summary for Policymakers of the Regional and Subregional Assessment of Biodiversity and Ecosystem Services for the Americas. https://www.icsu.org/cms/2018/03/ipbes-6-l5_pdf_en_finalx.pdf [3]Summary for Policymakers of the Regional and Subregional Assessment of Biodiversity and Ecosystem Services for Asia and the Pacific. https://www.icsu.org/cms/2018/03/ipbes-6-l2_pdf_en.pdf [4]Summary for Policymakers of the Regional and Subregional Assessment of Biodiversity and Ecosystem Services for Europe and Central Asia. https://www.icsu.org/cms/2018/03/ipbes-6-l3_pdf_en_fi.pdf
文献类型快报文章
条目标识符http://119.78.100.173/C666/handle/2XK7JSWQ/181238
专题资源环境科学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裴惠娟,董利苹. IPBES报告分析全球生物多样性变化趋势及治理方案. 2018.
条目包含的文件
条目无相关文件。
个性服务
推荐该条目
保存到收藏夹
查看访问统计
导出为Endnote文件
谷歌学术
谷歌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裴惠娟,董利苹]的文章
百度学术
百度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裴惠娟,董利苹]的文章
必应学术
必应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裴惠娟,董利苹]的文章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