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lobal S&T Development Trend Analysis Platform of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EPSL:影响地震破裂的新岩石结构 | |
王立伟 韦博洋 | |
2014-12-01 | |
所属快报 | 地球科学快报 |
出版年 | 2014 |
期 | 23 |
语种 | 中文 |
领域 | 地球科学 |
栏目 | 前沿研究动态 |
中文关键词 | 地震破裂 ; 新岩石 ; 结构 |
中文摘要 | 2014年11月1日,《地球与行星科学通讯》(EPSL)杂志在线发表了题为《一个大型逆冲断层剖析:利用地震层析法对2010年智利马乌莱8.8级地震,破裂带进行成像》(Anatomy of a megathrust: The 2010 M8.8 Maule, Chile earthquake rupture zone imaged using seismic tomography)的文章,其中利物浦大学的研究者发现了智利下面的活动断层带深处的大规模不同寻常的岩石,影响了2010年袭击该地区的大地震导致的破裂规模。 |
情报分析_信息发布时间 | 41944 |
情报分析_信息来源性质 | 期刊 |
情报分析_信息来源期刊 | 《地球与行星科学通讯》(EPSL) |
情报分析_信息来源国家 | 荷兰 |
情报分析_信息类别 | 前沿研究动态 |
情报分析_研究主题 | 影响地震破裂的新岩石结构 |
情报分析_研究内容 | 过去认为在活动断层区密集的地质构造可能在地震中引起更多的断层移动。但该研究认为该岩石实际上引起了地震破裂的突然降低。但是慢下来的地震破裂可能会引起地表更加强烈的震动,对人造建筑物形成更严重的破坏。 这种此前未知的地质构造,相对于其所处地球地壳深度而言,是不同寻常的密集和庞大。通过监测智利8.8级大地震的余震所引起的太平洋海底振动,并使用地球内部3D地震图像,发现了这个地质构造。对2010年地震的分析还发现,这个构造还对断层的移动发挥了关键作用,引起地震破裂突然慢下来。地震学家认为该岩石曾经是地球地幔的一部分,大约形成于2.2亿年前的三叠纪。该研究还表明了3D地震图像对未来理解地震破裂过程的潜力。 |
原文题名 | Anatomy of a megathrust: The 2010 M8.8 Maule, Chile earthquake rupture zone imaged using seismic tomography |
原文链接 | 查看原文 |
文献类型 | 快报文章 |
条目标识符 | http://119.78.100.173/C666/handle/2XK7JSWQ/178123 |
专题 | 地球科学 |
作者单位 | 中国科学院兰州文献情报中心 |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 王立伟 韦博洋. EPSL:影响地震破裂的新岩石结构. 2014. |
条目包含的文件 | ||||||
文件名称/大小 | 文献类型 | 版本类型 | 开放类型 | 使用许可 | ||
EPSL:影响地震破裂的新岩石结构.do(28KB) | 快报文章 | 开放获取 | CC BY-NC-SA | 浏览 请求全文 |
个性服务 |
推荐该条目 |
保存到收藏夹 |
查看访问统计 |
导出为Endnote文件 |
谷歌学术 |
谷歌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
[王立伟 韦博洋]的文章 |
百度学术 |
百度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
[王立伟 韦博洋]的文章 |
必应学术 |
必应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
[王立伟 韦博洋]的文章 |
相关权益政策 |
暂无数据 |
收藏/分享 |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
修改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