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STDTAP  > 气候变化
Nature文章称人类活动对中亚地区气候产生显著影响
曾静静
2014-07-01
所属快报气候变化快报
出版年2014
13
语种中文
领域气候变化
栏目前沿研究动态
中文关键词人类活动 ; 中亚地区气候 ; 影响
中文摘要一个由中国、法国、和日本研究人员组成的联合研究小组指出,自工业革命至今的二百年期间,中国新疆地区的气候总体处于急速变湿的过程中。该区的夏季降雨自公元1800年起就开始突然增加,突显了人为活动形成的温室效应对干旱的中亚地区气候变化的影响。该成果《过去8500年干旱的东中亚地区夏季降水增加》(Increasing Summer Rainfall in Arid Eastern-Central Asia over the Past 8500 Years)于2014年6月13日发表在Nature旗下的综合性刊物Scientific Reports上。
情报分析_信息发布时间41803
情报分析_信息来源性质期刊
情报分析_信息来源期刊Nature
情报分析_信息来源国家英国
情报分析_信息类别前沿研究动态
情报分析_研究主题人类活动对中亚地区气候产生显著影响
情报分析_研究内容该联合研究小组在新疆乌鲁木齐市东南约45公里的柴窝铺采得泥炭柱样,测定了泥炭纤维素样本的放射性碳年龄和稳定碳同位素组成。首次发现在过去的一千年中,新疆地区夏季降雨与大气CO2浓度及北半球平均气温变化之间有很好的相关性。相应于中世纪气候异常期稍高的大气CO2浓度和气温变化,新疆夏季降雨稍增加;相应于小冰期时期稍低的大气CO2浓度和气温变化,新疆夏季降雨稍减少。随着约公元1800年启动的世界工业革命,人为活动释放的大气CO2浓度急速增加,北半球平均气温快速攀升,由泥炭纤维素稳定碳同位素指示的新疆夏季降雨也突然明显增加,其增加的趋势持续到现代。这个发现突破了过去认为在全球变暖条件下,“湿的区域变得愈湿,干的区域变得愈干”的认识,证明即使在全球最干区域之一的中亚地区,在全球变暖条件下也在变湿,支持了全球气候模型新的模拟结果。 该论文的第一作者中科院地球化学研究所洪冰研究员认为,新疆柴窝铺泥炭纤维素碳同位素记录揭示了,过去8500年以来新疆地区夏季降雨在波动中缓慢增加的长期趋势。在这一总的增加趋势上,叠加有几个千年尺度的、突然的夏季降雨增加事件。这些长时间尺度夏季降雨增加的现象,可能与同期赤道太平洋出现的类厄尔尼诺状态有关,它们导致东亚夏季风强度增强,向北向西扩展,给中国西北部干旱地区输送去更多水汽。只是最近一千年气候模式才发生重大变化,特别是近二百来年,人为活动成为影响气候变化的重要因素之一。 夏季降雨的长期增加有利于改善区域生态和环境质量。历史上,在距今约5000—4000年期间的那次夏季降雨突然增加事件,就曾经导致新疆地区生态和环境质量得到改善,可从塔克拉玛干沙漠中著名的小河墓地的考古发现中得到佐证。在当前全球变暖背景下,丝绸之路区域正迎来一个气候变湿的历史机遇,有利于干旱地土壤中基本营养元素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平衡,有利于干旱和沙漠化的缓解,有利于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发展。
原文题名Increasing Summer Rainfall in Arid Eastern-Central Asia over the Past 8500 Years
原文链接查看原文
文献类型快报文章
条目标识符http://119.78.100.173/C666/handle/2XK7JSWQ/178300
专题气候变化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兰州文献情报中心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曾静静. Nature文章称人类活动对中亚地区气候产生显著影响. 2014.
条目包含的文件
文件名称/大小 文献类型 版本类型 开放类型 使用许可
Nature文章称人类活动对中亚地区气候(30KB)快报文章 开放获取CC BY-NC-SA浏览 请求全文
个性服务
推荐该条目
保存到收藏夹
查看访问统计
导出为Endnote文件
谷歌学术
谷歌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曾静静]的文章
百度学术
百度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曾静静]的文章
必应学术
必应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曾静静]的文章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文件名: Nature文章称人类活动对中亚地区气候产生显著影响.doc
格式: Microsoft Word
此文件暂不支持浏览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