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STDTAP  > 气候变化
国际气候变化科技态势概览2014
曾静静,裴慧娟,廖琴,董利苹
2015
所属快报气候变化快报
出版年2015
1
语种中文
领域气候变化
栏目热点问题聚焦
中文关键词气候 ; 监测信息 ; 态势
中文摘要

本文基于《科学研究动态监测快报—气候变化科学专辑》2014年度国际气候变化科技动态的系统监测信息,遴选并总结了过去一年中国际气候变化领域的主要科技进展和政策行动等科技态势,供读者作全面了解参考。这些主要科技态势包括:IPCC第五次评估报告再次强调应对气候变化的紧迫性;国际气候变化政策走向日渐明朗;极端事件与风险管理受到高度关注;气候变化背景下的粮食安全问题持续引发关注;页岩气开发中的甲烷排放问题受到重视;全球诸多机构建议重视碳税与碳交易政策;中国煤炭消费格局变化引关注;中国绿色经济与低碳发展途径备受关注;健康与气候变化议题行动持续推进;美国出台应对气候变化风险的多部法规。

情报分析_信息发布时间2014年3月31日
情报分析_信息来源性质综合性机构
情报分析_机构类别综合性机构
情报分析_信息来源国家国际
情报分析_信息类别气候政策与战略
情报分析_研究主题气候变化态势
情报分析_研究内容1 IPCC第五次评估报告再次强调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紧迫性2014年3月31日,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发布第五次评估报告第二工作组报告《气候变化2014:影响、适应和脆弱性》(Climate Change 2014: Impacts, Adaptation, and Vulnerability) ,认为尽管随着气候变暖的程度不断加大,管理这些风险难度很大,但应对这些风险的机遇依然存在。2014年4月13日,IPCC发布第五次评估报告第三工作组报告《气候变化2014:气候变化减缓》(Climate Change 2014: Mitigation of Climate Change) ,报告显示通过采取各种技术措施以及行为改变,有可能将全球平均温度升高幅度控制在不超过工业化前水平的2℃范围内。但是,只有通过重大体制和技术变革,才更可能将全球变暖幅度控制在上述阈值之内。2014年11月2日,IPCC在丹麦哥本哈根发布《气候变化2014综合报告》(Climate Change 2014 Synthesis Report) ,明确指出人类对气候系统的影响正日益突出,如果不加以制止的话,气候变化将会增加人类和生态系统遭受严重的、无处不在的、不可逆转的影响的可能性。2 国际气候变化政策走向日渐明朗2014年10月24日,欧洲理事会(European Council)通过欧盟委员会(European Commission)于2014年1月提出的《2030年气候与能源政策框架》(2030 Framework for Climate and Energy Policies) 。该政策明确了欧盟地区2030年前的气候和能源行动目标,主要包括:到2030年温室气体排放量至少要比1990年减少40%、可再生能源至少占欧盟能源使用总量的27%、能源效率至少提高27%、EU ETS覆盖的行业减排43%。2014年11月12日,中美双方在北京发布《中美气候变化联合声明》,美国首次提出计划于2025年实现在2005年基础上减排26%~28%的全经济范围减排目标;中方则首次正式提出,计划2030年左右中国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且将努力早日达峰,并计划到203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提高到20%左右。中美两国携手应对气候变化,欧盟通过《2030年气候与能源政策框架》为2015年巴黎气候大会达成新协议做出了重要贡献。3 极端事件与风险管理受到高度关注2014年2月26日,Nature杂志在线发表的题为《极热天气持续加剧的趋势不会停止》(No Pause in the Increase of Hot Temperature Extremes) 的文章称,虽然近15年全球变暖的速度有所放缓,但陆地极热天气的增加趋势将持续增加。2014年3月18日,美国科学促进会(AAAS)发布题为《我们的认知:气候变化事实、风险与响应》(What We Know: The Reality, Risks and Response to Climate Change) 的报告指出,人类社会正处在将气候系统推向突然、不可预测和潜在的不可逆变化的风险中,这将带来极具破坏性的影响。越早采取行动,相应的风险与成本就越低。2014年7月11日,世界气象组织(WMO)发布《1970年至2012年天气、气候和与水相关的极端事件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图集》(The Atlas of Mortality and Economic Losses from Weather, Climate and Water Extremes 1970-2012) ,显示从1970年到2012年,全球共发生8835次诸如干旱、极端温度、洪水、热带气旋和相关传染病等气候相关的极端事件,这些极端事件在全球各地都有所增加,已造成194万人死亡以及2.4万亿美元的经济损失。中国1998年特大洪水、2008年极端气温、1994年干旱被列入全球经济损失最严重十大灾害榜单。2014年8月29日,《气候变化》(Climatic Change)杂志在线发表题为《亚太国家重大气候灾害频率的贡献因素》(Contributors to the Frequency of Intense Climate Disasters in Asia-Pacific Countries) 的文章,指出大气温室气体的增加影响气候变量,从而导致更频繁的气候灾害。这一发现为气候异常和灾害频率之间的关系提供了实证基础。2014年9月24日,《美国气象学会公报》(Bulletin of the American Meteorological Society)刊登题为《从气候角度解释2013年极端事件》(Explaining Extreme Events of 2013 from a Climate Perspective) 的研究报告,指出人为气候变化加剧了2013年亚洲、欧洲和澳大利亚发生的热浪的严重程度。4 气候变化背景下的粮食安全问题持续引发关注2014年3月19日,《环境研究快报》(Environmental Research Letters)发表的题为《多种气候变化未来情景下全球作物产量对极热天气的响应》(Global Crop Yield Response to Extreme Heat Stress under Multiple Climate Change Futures) 的文章,关注全球作物产量对极热天气的响应,称如果气候变化现状没有得到解决或好转,热浪可能会显著降低农作物产量并威胁全球粮食供应。2014年3月16日,Nature Climate Change杂志在线发表题为《气候变化与适应背景下的粮食产量元分析》(A Meta-analysis of Crop Yield under Climate Change and Adaptation) 的文章预估气候变化背景下的粮食产量,表明较之本世纪上半叶,本世纪下半叶的粮食产量损失将更大。2014年4月6日,Nature Climate Change发表题为《田间小麦的硝酸盐同化受到CO2升高的抑制》(Nitrate Assimilation is Inhibited by Elevated CO2 in Field-grown Wheat) 的文章揭示粮食质量因CO2升高而受损。5 页岩气开发中的甲烷排放问题受到重视2014年2月14日,Science杂志发表题为《北美天然气系统的甲烷泄漏》(Methane Leaks from North American Natural Gas Systems) 的文章发现:向天然气转变的总体影响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天然气生命周期内的CH4泄漏,并建议采取更多行动,以减少CH4排放和改进测量工作,从而支持政策选择。2014年4月14日,PNAS期刊发表题为《更好地理解和量化页岩气开发中的甲烷排放》(Toward a Better Understanding and Quantification of Methane Emissions from Shale Gas Development) 的文章指出,在页岩气井的钻井阶段,其上方空气中的甲烷水平很高,而这一天然气生产阶段在过去并不被认为是一个重要的排放源。该发现可能对评价天然气生产的环境影响有重要意义。2014年5月15日,《能源科学与工程》(Energy Science & Engineering,ESE)杂志发表了题为《绝命之桥:甲烷排放与天然气的温室气体足迹》(A Bridge to Nowhere: Methane Emissions and the Greenhouse Gas Footprint of Natural Gas) 的文章指出,不管作为何种用途,页岩气和传统天然气均比煤或石油的温室气体排放量更多。随着页岩气的快速发展,将有更多的甲烷(CH4)进入大气,这将进一步加剧温室效应。使用天然气取代煤炭和石油等化石燃料并不是减缓全球气候变暖的有效方法,建议人类社会尽快摆脱对化石燃料的依赖,通过技术转换,优化现有的能源系统,使其转变为依靠风能、太阳能等清洁能源系统,才能真正应对全球气候变化。2014年6月27日,Science杂志发表题为《追踪气候“逃犯”》(Hunting a Climate Fugitive) 的文章,对页岩气的崛起是有助于遏制气候变化还是加剧全球变暖这一问题进行了探讨,指出避免来自天然气管道和储罐的CH4泄露可能是使页岩气成为气候友好型气体的关键。2014年10月15日,Nature在线发表题为《增加天然气使用对年代际气候变化的有限影响》(Limited Impact on Decadal-scale Climate Change from Increased Use of Natural Gas) 的文章,指出如果不制定新的气候政策,大规模地扩大天然气的使用并不能减缓全球温室气体排放的长期增长趋势。6 全球诸多机构建议重视碳税与碳交易政策2014年4月11日,日本全球环境战略研究所(IGES)发布题为《东北亚三国碳排放定价的可行性:日本、中国和韩国》(The Feasibility Of Pricing Of Carbon Emissions In Three Northeast Asian Countries: Japan, China And The Republic Of Korea) 的政策简报,建议中国和韩国可以建立低碳税,而日本可以适当地提高其现有的碳税。2014年5月28日,世界银行发布题为《2014年碳定价机制现状及趋势》(State and Trends of Carbon Pricing 2014) 的报告指出,全世界碳排放交易总值约为300亿美元。中国和欧洲拥有全球最大的碳市场。2014年10月7日,巴黎多菲纳大学(Paris Dauphine University)气候经济学研究会发布题为《经济工具和2015年巴黎气候会议:碳定价的催化剂》(Economic Instruments and the 2015 Paris Climate Conference:The Catalyst of Carbon Pricing) 政策简报建议引入国际碳定价机制应对气候变化,提出基于人均排放量的计算,鼓励各国政府达成奖惩制的国际碳定价协议,可以从2020年引入7~9美元/tCO2e的碳价格。7 中国煤炭消费格局变化引关注2014年4月11日,绿色和平组织(Greenpeace)发布题为《中国煤炭消费剧增期的终结》(The End of China’s Coal Boom) 的报告指出,为了减缓大气污染,人口众多的东部各省份大幅消减燃煤,中国煤炭消费的剧增期正在结束。2014年5月12日,英国气候变化经济学与政策中心(Centre for Climate Change Economics and Policy,CCCEP)、Grantham气候变化与环境研究所(Grantham Research Institute on Climate Change and the Environment)发布题为《中国创新的可持续增长路径:关键的十年》(An Innovative and Sustainable Growth Path for China: A Critical Decade) 报告,建议中国到2020年削减煤炭消费。2014年7月29日,评级机构标准普尔(Standard & Poor’s)发布题为《碳约束给煤炭行业未来蒙上阴影》(Carbon Constraints Cast a Shadow over the Future of the Coal Industry) 报告指出,中国煤炭需求可能在2020年达到峰值,日益加剧的环境问题将支持中国能源结构的逐步调整。2014年8月7日,绿色和平发表题为《中国煤炭使用量可能在本世纪首次出现下降——发生了什么?》(China’s Coal Use might just Have Dropped First Time this Century - What’s Going on?) 的博文,探讨了中国煤炭需求放缓的原因,认为能源结构调整是中国当前应对气候变化和环境危机的关键。8 中国绿色经济与低碳发展途径备受关注2014年3月5日,英国气候集团(Climate Group)发布题为《生态文明:中国新时代的蓝图》(Eco-civilization: China's Blueprint for a New Era) 的报告,关注中国低碳增长规划。2014年6月24日,清洁技术集团(Cleantech Group)和世界自然基金会(World Wide Fund For Nature,WWF)发布《2014全球清洁技术创新指数》(Global Cleantech Innovation Index 2014) ,评价了包括G20国家在内的40个国家在孕育清洁技术初创企业并将其实现商业化方面的潜力。中国在2013年全球清洁技术创新指数中排名第19位。2014年6月25日,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发布绿色经济报告《可再生能源的南南贸易:选定环境产品的贸易流动分析》(South-South Trade in Renewable Energy: A Trade Flow Analysis of Selected Environmental Goods) 指出,2013年发达国家可再生能源技术消费有所下降,而中国和其他发展中国家却呈强劲增长。2014年7月1日,彭博新能源财经发布《2030年市场展望》(2030 Market Outlook) ,指出2014—2030年全球新增的5000吉瓦净装机容量中,亚太地区的贡献将占到一半以上。中国预计在2030年之前将新增净装机容量1400吉瓦,以满足届时将达到两倍于目前的电力需求。2014年7月1日,第三代环保主义组织(E3G)发布《中国的低碳金融与投资途径》(China’s Low Carbon Finance and Investment Pathway) ,剖析了中国在广泛的经济与金融改革范围内整合绿色融资的潜在机遇。9 健康与气候变化议题行动持续推进2014年7月8日,在全球气候服务框架(GFCS)的支持下,世界卫生组织(WHO)和世界气象组织(WMO)联合建立了气候与健康办公室(Climate and Health office) ,以推进气候服务的协调发展及应用,从而提升公众健康。WHO/WMO气候与健康办公室的任务将是提高意识、提高能力、为气象专家与卫生专家建立联系,使其积极合作,共同开展人类健康的气候适应及风险管理等工作。2014年8月27~29日,首届全球“健康与气候”会议 在日内瓦世界卫生组织(WHO)总部召开,共同关注气候变化对人类健康的影响,并呼吁各国卫生部门快速行动起来,果断推动制定气候智能型战略。10 美国出台应对气候变化风险的多部法规2014年2月18日,美国总统奥巴马下令环境保护署(EPA)和交通运输部(DOT)在2016年3月30日前,就中型和重型卡车制定新的节能和排放标准 。2014年3月28日,美国白宫发布《CH4减排战略》 ,概述了政府为改进CH4排放测量的行动,并强调以技术和产业为主导的削减甲烷排放的最佳实践。2014年7月29日,美国白宫和能源部(DOE)就减少天然气系统的甲烷排放问题举行了顶层甲烷利益相关者圆桌会议。为减少甲烷排放,能源部宣布了一系列新的行动举措,以促进国家天然气传输与分配系统的现代化建设 。2014年8月,美国农业部(USDA)、环境保护署(EPA)和能源部(DOE)联合发布《沼气机遇路线图》报告 指出,在美国发展可行的沼气行业可以刺激经济,并提供可靠的可再生能源来源,同时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提高沼气生产既支持了奥巴马减少甲烷排放的气候行动计划目标,也增加了能源独立和安全性。
参考文献http://www.ipcc.ch/report/ar5/wg2/; http://www.ipcc.ch/report/ar5/wg3/; http://www.ipcc.ch/report/ar5/syr/;http://ec.europa.eu/clima/policies/2030/index_en.htm
文献类型快报文章
条目标识符http://119.78.100.173/C666/handle/2XK7JSWQ/178714
专题气候变化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曾静静,裴慧娟,廖琴,董利苹. 国际气候变化科技态势概览2014. 2015.
条目包含的文件
文件名称/大小 文献类型 版本类型 开放类型 使用许可
国际气候变化科技态势概览2014.doc(58KB)快报文章 开放获取CC BY-NC-SA浏览 请求全文
个性服务
推荐该条目
保存到收藏夹
查看访问统计
导出为Endnote文件
谷歌学术
谷歌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曾静静,裴慧娟,廖琴,董利苹]的文章
百度学术
百度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曾静静,裴慧娟,廖琴,董利苹]的文章
必应学术
必应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曾静静,裴慧娟,廖琴,董利苹]的文章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文件名: 国际气候变化科技态势概览2014.doc
格式: Microsoft Word
此文件暂不支持浏览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