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STDTAP  > 气候变化
Nature Climate Change:生物燃料种植地影响温室气体排放
刘燕飞,曾静静
2015-06-01
所属快报气候变化快报
出版年2015
11
语种中文
领域气候变化
栏目气候变化事实与影响
中文关键词全球变暖 ; GPBTs ; 生物燃料
中文摘要2015年5月11日,Nature Climate Change杂志在线发表题为《以作物为原料的生物燃料的温室气体偿还时间》(Greenhouse-gas Payback Times for Crop-based Biofuels)的文章,提出利用温室气体偿还时间(Greenhouse-gas Payback Times,GPBTs)来评估生物燃料在全球变暖中表现,作物种植位置被认为是驱动GPBTs变化的主要因子。该研究首次在全球尺度上计算了GPBTs,并率先定量评估了影响GPBTs变化的三大主要驱动因子——地理位置、种植机制和作物类型的相对重要性。
情报分析_信息发布时间2015年5月11日
情报分析_信息来源性质期刊
情报分析_信息来源期刊Nature Climate Change
情报分析_信息来源机构Nature Climate Change
情报分析_机构类别科学组织
情报分析_信息来源国家美国
情报分析_信息类别前沿研究进展
情报分析_研究主题生物燃料种植地影响温室气体排放
情报分析_研究内容全球对以作物为原料的生物燃料增长的需求可能需要通过农田扩张和牺牲自然植被来满足,这种土地利用的转变会改变原系统的碳氮循环,并造成温室气体大量排放,在评估以作物为原料的生物燃料在全球变暖中的表现时应当考虑这种现象。来自荷兰和澳大利亚的研究人员提出使用GPBTs作为这种表现的指标,即用生物燃料替换化石燃料所节省的温室气体量与原生态系统碳氮储量初始减少量相等时需要的年数。研究人员用五种不同的生物燃料原料(玉米、油菜籽、大豆、甘蔗和冬小麦),分别在无输入(no-input)和高输入(high-input)种植条件下栽培,给出高分辨率的全球GPBTs的空间显式分布。 结果显示全球GPBTs范围在1~162年(覆盖95%区域,中位数为19年),最长的GPBTs位于热带地区,温带和寒带地区次之。研究人员发现高输入种植条件下生物燃料的气候影响减小,用高输入耕作代替无输入耕作能使GPBTs缩短45%~79%。这是由于施肥和灌溉会使作物产量增加,抵消了土地利用转变后土壤碳含量减少和农事活动产生温室气体排放的负效应,尤其是施肥过程中氧化亚氮的排放。 研究人员还评估了地理位置、种植机制和作物类型对GPBTs的影响,结果表明绝大部分(90.7%)GPBTs的变化由位置的不同贡献。种植机制和作物类型分别占GPBTs方差的6.5%和2.5%,剩余的0.3%是作物—种植机制的相互作用。这些发现强调了评估以作物为原料的生物燃料生产对GPBTs的影响时要考虑空间差异的重要性。
原文题名Greenhouse-gas Payback Times for Crop-based Biofuels
原文链接查看原文
文献类型快报文章
条目标识符http://119.78.100.173/C666/handle/2XK7JSWQ/179026
专题气候变化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刘燕飞,曾静静. Nature Climate Change:生物燃料种植地影响温室气体排放. 2015.
条目包含的文件
文件名称/大小 文献类型 版本类型 开放类型 使用许可
Nature Climate Chang(33KB)快报文章 开放获取CC BY-NC-SA浏览 请求全文
个性服务
推荐该条目
保存到收藏夹
查看访问统计
导出为Endnote文件
谷歌学术
谷歌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刘燕飞,曾静静]的文章
百度学术
百度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刘燕飞,曾静静]的文章
必应学术
必应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刘燕飞,曾静静]的文章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文件名: Nature Climate Change:生物燃料种植地影响温室气体排放.doc
格式: Microsoft Word
此文件暂不支持浏览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