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lobal S&T Development Trend Analysis Platform of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Nature Geoscience:过去50年天山冰川退缩严重 | |
裴惠娟 | |
2015-09-01 | |
所属快报 | 气候变化快报 |
出版年 | 2015 |
期 | 17 |
语种 | 中文 |
领域 | 气候变化 |
栏目 | 前沿研究动态 |
中文关键词 | 冰川退缩 ; 严重 |
中文摘要 | 2015年8月17日,《自然—地球科学》(Nature Geoscience)在线发表题为《过去50年天山冰川质量大规模损失》(Substantial Glacier Mass Loss in the Tien Shan over the Past 50 Years)的文章指出,20世纪60年代以来,中亚地区山脉冰川质量减少了27%,期间冰川融化速度高于全球高山冰川融化平均速度4倍。据预测,气候变化气温上升将导致到2050年时天山冰川体积较目前水平减少1/2。 |
情报分析_信息发布时间 | 2015年8月17日 |
情报分析_信息来源性质 | 期刊 |
情报分析_信息来源期刊 | 《自然—地球科学》 |
情报分析_信息来源机构 | 《自然—地球科学》 |
情报分析_机构类别 | 科学组织 |
情报分析_信息来源国家 | 美国 |
情报分析_信息类别 | 前沿研究动态 |
情报分析_研究主题 | 全球高山冰川融化速度 |
情报分析_研究内容 | 在中亚地区,包括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及中国西北部,人口的水资源供应严重依赖于积雪和冰川融化。过去十年中,科研界一直在关注中亚地区主要山脉天山的冰川变化情况。但是针对数十年尺度开展的长期重建研究很少,关于天山冰川变化背后的机制研究也不透彻,这些都限制了作出可靠的未来预测。德国地球科学研究中心(GFZ German Research Centre for Geosciences)为首的科研人员,联合来自瑞士、法国和挪威的研究团队,基于卫星重力测量、激光测高和冰河学模型三种独立的方法来,估计天山冰川总量的变化。三种方法得出的天山冰川总量结果都非常一致,研究人员利用该结果,基于单个冰川的精度,重建了过去50年天山冰川年度质量变化的时间序列模式。 研究结果表明,过去50年中,天山冰川质量发生了明显的时空变化。据估计,1961—2012年,天山冰川面积缩小2,960 ± 1,030 km2,缩小幅度达到总面积的18 ± 6%;冰川质量平均每年降低5.4 ± 2.8 Gt ,50年降低幅度共为总质量的27 ± 15%。1970—1980年间,天山冰川的融化速度大大加快。根据气候模式预期,未来10年内,在长达1500 km的天山山脉,气候变暖将会加快,由此预期天山冰川融化将加剧。如果在2021—2050年气候升温2 ℃,就意味着到本世纪中叶,天山冰川体积将减少1/2。研究人员推测,天山冰川的质量损失主要是受到夏季融化的驱动,同时也可能受到普遍的全球变暖和北大西洋及北太平洋上环流变化的共同作用。研究人员指出,若同时考虑到当地人口不断增长和气候变化导致冰川面积缩减两方面因素,情况就显得更加令人担忧。 |
原文题名 | Substantial Glacier Mass Loss in the Tien Shan over the Past 50 Years |
原文链接 | 查看原文 |
文献类型 | 快报文章 |
条目标识符 | http://119.78.100.173/C666/handle/2XK7JSWQ/179233 |
专题 | 气候变化 |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 裴惠娟. Nature Geoscience:过去50年天山冰川退缩严重. 2015. |
条目包含的文件 | ||||||
文件名称/大小 | 文献类型 | 版本类型 | 开放类型 | 使用许可 | ||
Nature Geoscience:过去(32KB) | 快报文章 | 开放获取 | CC BY-NC-SA | 浏览 请求全文 |
个性服务 |
推荐该条目 |
保存到收藏夹 |
查看访问统计 |
导出为Endnote文件 |
谷歌学术 |
谷歌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
[裴惠娟]的文章 |
百度学术 |
百度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
[裴惠娟]的文章 |
必应学术 |
必应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
[裴惠娟]的文章 |
相关权益政策 |
暂无数据 |
收藏/分享 |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
修改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