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lobal S&T Development Trend Analysis Platform of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亚洲迈向低碳经济的政策与实践 | |
李恒吉 | |
2015-11-30 | |
所属快报 | 资源环境快报 |
出版年 | 2015 |
期 | 23 |
语种 | 中文 |
领域 | 资源环境 |
栏目 | 可持续发展 |
中文关键词 | 亚洲 ; 低碳经济 |
中文摘要 | 2015年11月4日亚洲开发银行研究所(ADBI)(Asian Development Bank Institute)发表题为《亚洲迈向低碳经济管理的远景、政策与实践》(Managing the Transitionto a Low-Carbon Economy-Perspectives, Policies, and Practicesfrom Asia)的报告。报告论述了亚洲经济在过去5年快速发展的状况和随之而来的温室气体排放的增加情况。亚洲从1973年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占全球排放量的8.7%增加到2010年的28%。如果按照当前的工业生产模式和消费模式测算,预计到2030年排放量将增加到占全球总量的40%。亚洲地区亟待调整产业结构和消费模式,协调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
情报分析_信息发布时间 | 2015年11月4日 |
情报分析_信息来源性质 | 科研机构 |
情报分析_信息来源机构 | 亚洲开发银行研究所(ADBI)(Asian Development Bank Institute) |
情报分析_机构类别 | 科研机构 |
情报分析_信息来源国家 | 国际 |
情报分析_信息类别 | 前沿研究动态 |
情报分析_研究主题 | 亚洲迈向低碳经济的政策与实践 |
情报分析_研究内容 | 本报告关于亚洲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发展绿色、低碳产业的各项政策进行了分析,包括11个部分:①经济增长、就业与环境的政策关系。②亚洲经济迈向低碳经济发展面临的挑战。③气候变化背景下的绿色经济发展与区域公平解析。④评估亚洲发展低碳经济当前的国际承诺、行动和战略。⑤绿色技术、绿色就业与国家创新体系。⑥低碳社会与低碳生活创新战略。⑦亚洲私有银行参与绿色发展的改革。⑧构建灵活的低碳包容性经济增长。⑨气候金融的国际合作。⑩基于贸易和投资视角下的亚洲区域绿色经济发展。⑪亚洲各国通过发展绿色经济,从而缩小区域差距。 亚洲经济迈向低碳经济发展、构建低碳社会面临巨大的挑战。大量研究表明,当前这种碳密集型的经济发展模式是不可持续的。温室气体的排放和全球气温的增高,破坏气候平衡,影响降雨量,改变降雨模式,导致海平面上升,改变农业生产结构,促使生物多样性丧失,增大疾病突发概率。气候变化将严重限制亚洲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亚洲国家必须采取行动,建立适应气候变化的低碳经济发展模式,而构建低碳经济的终极目标是建设低碳社会,低碳社会的发展要求是稳定大气二氧化碳和其他温室气体的排放水平,从而避免气候变化带来的危险,其社会经济发展模式和消费模式符合低水平的温室气体排放的需要。 低碳社会的关键目标是减少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回顾碳排放的历史轨迹,2010年,高强度的碳排放国家均为先进的工业化经济体(例如:美国、欧盟成员国和日本)和经济快速增长的新兴经济体(例如:中国、印度、俄罗斯、巴西和印尼等)。这些经济体的排放量占到全球70%以上。在过去三十年的经济增长和工业发展中,亚洲主要新兴经济体排放量逐渐上升,而中国排放量在过去三十年的增速最高。亚洲每年能源消耗占世界能源总量消耗的27%。亚洲的温室气体排放80%是来自于能源消耗。据世界能源组织测算,全球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占整个气体排放量的比重从1973年的8.7%上升到2009年的26.4%。如果按照当前的经济发展模式估算,2015年将达到28%,到2030年将增到30%,到2050年将增加到57%。 构建低碳社会的基本准则是:其一,经济增长要与碳排放相对分离;其二,要构建相对安全的能源网络,覆盖穷困人口负担得起的能源服务体系。亚洲发展中国家当前的碳排放强度仍旧为G7国家碳排放强度的1.4~4倍之间。因科技发展水平、经济结构与地缘政治的不确定性,低碳经济发展水平较低,低碳经济的发展空间很大。发展低碳经济,构建低碳社会面临的主要困难有:其一,各个发展中国家的国内金融与国际金融合作较少,并对资源的高效、清洁利用扶持力度不足。其二,各个国家对于气候变化带来的影响尺度以及影响程度研究不足。其三,新技术的发展和相对成本的减少将会减少依赖碳密集的发展方式,但是技术的转移和提高对于亚洲发展中国家来说是一挑战。其四,加大国际合作以减少碳排放是亚洲各个国家面临的挑战。 低碳社会的构建,需要发展清洁技术,绿色生产和构建可持续的消费系统,需要大量资金支持。亚洲经济体要完成清洁能源2020年发展目标需要近一万亿美金。亚洲各发展中国家需要增加新能源供给,可再生能源到2030年的需求将达到120GW,到2030年需要在这一领域投资将达到100亿美元。所以亚洲在低碳经济发展中面临的投融资困难很大。 除了融资缺口,亚洲各发展中国家在清洁、低碳发展的技术水平距离发达国家还很大。大多数发展中国家(除了中国、印度外)在低碳技术研发领域存在科研人员、工程师和管理人员严重不足的问题。 在发展中国家清洁发展机制(CDM)是实现低碳社会的一个重要的市场机制。1990年以来,清洁发展机制使得发展中国家资金与低碳技术转移将会对接全球碳排放交易市场。 |
原文题名 | Managing the Transition to a Low-Carbon Economy- Perspectives, Policies, and Practices from Asia |
原文链接 | 查看原文 |
文献类型 | 快报文章 |
条目标识符 | http://119.78.100.173/C666/handle/2XK7JSWQ/179451 |
专题 | 资源环境科学 |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 李恒吉. 亚洲迈向低碳经济的政策与实践. 2015. |
条目包含的文件 | ||||||
文件名称/大小 | 文献类型 | 版本类型 | 开放类型 | 使用许可 | ||
亚洲迈向低碳经济的政策与实践.doc(16KB) | 快报文章 | 开放获取 | CC BY-NC-SA | 浏览 请求全文 |
个性服务 |
推荐该条目 |
保存到收藏夹 |
查看访问统计 |
导出为Endnote文件 |
谷歌学术 |
谷歌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
[李恒吉]的文章 |
百度学术 |
百度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
[李恒吉]的文章 |
必应学术 |
必应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
[李恒吉]的文章 |
相关权益政策 |
暂无数据 |
收藏/分享 |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
修改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