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lobal S&T Development Trend Analysis Platform of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灌溉可有效减少高温对作物产量的负面影响 | |
董利苹,李先婷 | |
2017-03-01 | |
所属快报 | 气候变化快报 |
出版年 | 2017 |
期 | 5 |
语种 | 中文 |
领域 | 气候变化 |
栏目 | 前沿研究动态 |
中文关键词 | 灌溉 ; 高温 ; 产量 |
中文摘要 | 2017年1月19日,《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发表题为《观测试验和作物模型中美国作物对高温的持续负面响应》(Consistent Negative Response of US Crops to High Temperatures in Observations and Crop Models)文章称,高温使美国小麦、玉米和大豆产量下降,但灌溉可有效减少高温对作物产量的负面影响。 |
情报分析_信息发布时间 | 2017年1月19日 |
情报分析_信息来源性质 | 期刊 |
情报分析_信息来源期刊 | 《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 |
情报分析_信息来源机构 | 无 |
情报分析_信息来源国家 | 美国 |
情报分析_信息类别 | 前沿研究动态 |
情报分析_研究主题 | 灌溉对作物产量的影响 |
情报分析_研究内容 | 研究将高于30 ℃的温度定义为“高温”。目前的研究大多使用作物模型评估高温对作物产量的影响,但在数据样本的代表性方面往往会受到质疑。来自德国波茨坦气候影响研究所(Potsdam Institute for Climate Impact Research,PIK)、美国爱荷华州立大学(Iowa State University)、德国卡尔斯鲁厄理工学院(Karlsruhe Institute of Technology)等机构的科研人员基于观测数据,综合使用了9个作物模型评估了温室气体引起的气候变化对美国小麦、玉米和大豆产量的影响,同时对雨养和灌溉区域进行比较,探测了作物对水分可用性的敏感性,并预测了典型浓度路径(RCP)8.5情景下2071—2099年小麦、玉米和大豆对高温的响应。 研究结果表明,在高温条件下雨养区玉米和大豆产量将减产6%。因为在小麦的生长季温度很少超过临界温度,所以小麦没有明显的温度响应模式,减产幅度更大。在高温且RCP 8.5情景下,2071—2099年小麦、玉米和大豆3种作物产量均下降。另外,玉米和大豆分别在温度高于33 ℃和30 ℃时出现了产量下降。较之灌区,雨养区域的降幅更明显。在灌区,高温条件下3种作物均未出现明显的作物产量下降。这说明充分灌溉可减少高温对作物产量的负面影响。较之雨养区,灌区作物具有更高的蒸腾作用(Evapotranspiration,ET)和更高的生物量累积,这进一步说明高温引起的水分胁迫是产量下降的主要原因。本研究指出,灌溉可以考虑作为气候适应的重要手段,但这一手段会受有限的水资源的限制。另外,该研究结果还显示,在高温条件下,即使提高CO2浓度(RCP 8.5),雨养地区的作物产量仍显著下降,所以CO2浓度提高对作物抵御高温胁迫的帮助微乎其微。 |
原文题名 | Consistent Negative Response of US Crops to High Temperatures in Observations and Crop Models |
原文链接 | 查看原文 |
参考文献 | 无 |
文献类型 | 快报文章 |
条目标识符 | http://119.78.100.173/C666/handle/2XK7JSWQ/180338 |
专题 | 气候变化 |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 董利苹,李先婷. 灌溉可有效减少高温对作物产量的负面影响. 2017. |
条目包含的文件 | 条目无相关文件。 |
个性服务 |
推荐该条目 |
保存到收藏夹 |
查看访问统计 |
导出为Endnote文件 |
谷歌学术 |
谷歌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
[董利苹,李先婷]的文章 |
百度学术 |
百度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
[董利苹,李先婷]的文章 |
必应学术 |
必应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
[董利苹,李先婷]的文章 |
相关权益政策 |
暂无数据 |
收藏/分享 |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
修改评论